作为留学前奏?专家建议出国游学莫图名贪多——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留学生活
    作为留学前奏?专家建议出国游学莫图名贪多
2010年04月14日 14:06 来源:科技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应当从孩子自身的爱好、生活习惯、处事能力出发进行选择,让孩子的爱好和特长与游学结合起来。

  将新闻进行到底

  随着冬寒渐渐走远,关于游学热的讨论也在升温,不少家长网上网下忙着交流孩子游学归来的心得,有的则开始盘算着为孩子报个暑期游学的名。可是,并不是所有的家长都面带笑容,很多家长由于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而义愤填膺,直喊花了“冤枉钱”不说,还耽误了孩子大把大把的时间,一个寒假就这样无声无息地过去了,后悔都来不及。

  也许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在近年来出国热的带动下,游学也悄然崛起为一个新兴产业,更有为数众多的教育机构纷纷打着游学的旗号,从家长手中捞着“黑心钱”。对于这种现象,我们该如何解决?家长热衷游学是否不够理性?游学到底能给孩子带来多大的好处?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走访了有关方面的专家和业内人士,一探端倪。

  话题一:游学为什么火了

  坊间议论:游学可以作为留学的一个前奏

  “游学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语言学习机会,使得学生有机会在一段时间内沉浸在英语学习的氛围中,养成一种学习的习惯,有助于回国后的学习。”在新加坡和澳大利亚等国家留学归来的小吴认为,游学有着很多好处。“游学还可以让学生将其当作留学的一个前奏,让有志于出国留学的中小学生尝试一下,判断今后是否需要选择留学的道路。”

  专家观点:游学是一种优良的教育传统,有利于培养文化宽容精神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游学”的传统。教育部职业教育研究所姜明文博士告诉记者,中国自古以来就十分提倡游学。“比如,我们所熟知的孔子带学生周游列国,又如‘荀卿五十,始来游学,犹为硕儒’,知名教育学家胡瑗也有言:学者只守一乡,则滞于一曲,隘吝卑陋。必游四方,尽见人情物态,南北风俗,山川气象,以广其闻见,则为有益于学者矣。”在姜明文看来,顾炎武提出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话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的游学思想。

  姜明文认为,游学热的原因在于我国物质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正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我国对外交往的日益频繁,让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加入到游学大军中来,家长们也不惜花上数万元,为孩子赢得十多天的出国交流机会。”

  “这种短期游学的价值,在有些方面还是值得肯定的。”他表示,通过海外游学,可以让孩子接受西方先进的教育体系、教育理念的熏陶,感受西方独特的教学风格,提升学生对外国的学校、教育模式和质量的感性认识和判别力,可以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语言能力、合作意识,拓宽孩子的国际视野,了解国外文化,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文明素养和文化宽容精神,也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和传承本民族和本土的文化与历史传统,在思想道德教育、人格养成教育、文化知识教育和世界和平教育等方面,都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和良好的效果。

  姜明文透露,正是基于上述原因,新加坡教育主管部门还专门设立了“海外姐妹校基金”,每年拨款450万新元(1新元约合5元人民币),争取让全国至少10%的学生在求学阶段能够参加一次游学。

  在一家教育机构工作的张先生则认为,游学的价值点更多的是扩大眼界,增长见闻。相对实质性的教育学习,游学的方式更有助于孩子今后的社交与自信。

  话题二:怎么给孩子选择游学项目

  坊间议论:游学的实质性帮助因人而异

  “游学一定有好处。但是,这些口号式的好处本身就是一个十分模糊的概念,究竟游学能带给中小学生多少实质性的学习帮助很难说,而且因人而异。”小吴这样认为。

  小吴的观点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同。

  张先生表示,短期的游学经历对孩子的影响是有限的,期望一个寒假或是一个暑假就能让孩子接受国外的教学方式或价值观,只是家长一厢情愿的想法。“本来不同文化的交融就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个年纪很小的小朋友在国外几个星期的时间内,首先要过语言关,生活关,等他们都适应了,是不是也要回国了?其实还是形式大过内容。”

  在一家舞蹈工作室工作的舞蹈老师徐明认为,中小学生的年龄还很小,因此,不能目标性太强,几天的时间也不可能学到很多东西。重要的是要考虑孩子的爱好。她表示,孩子未来的路,家长不能安排的太早。“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中小学生的很多观念还没有形成,因此,家长不能限制了孩子,不能把孩子放在盒子里发展。”

  专家观点:不要图名贪多,最好能寄宿在当地人家里

  姜明文告诉记者,游学要在多方面取得进步是有前提的,而最重要的则是要考虑孩子的兴趣和爱好。

  “游学之前,家长要考虑家庭的承受能力和孩子的特质。毕竟出去的费用是很高的,一般十几天就要花费几万元人民币,不是普通家庭能承受得起的,即使条件不具备也不意味着孩子已经输在了人生的起点上。而且每个孩子的特质是不同的,过早去海外游学也不见得都是好事,一窝蜂式的盲目参加游学不足取。应当从孩子自身的爱好、生活习惯、处事能力出发进行选择,让孩子的爱好和特长与游学结合起来。”姜明文表示。

  他透露,目前,海外游学的市场比较混乱,很多公司都是以游学为幌子,实际上就是搞旅游,往往到了国外以后,家长和学生才知道上当受骗。“即使有课程,也常是在短短的两三周内要走遍多所学校,平均下来在一所学校的停留时间也就半天左右,充其量也只能是‘走马观花’,只能使学生泛泛地了解当地的人文历史等,根本达不到游学的目的。”

  对于中介机构和游学项目,姜明文认为要慎重选择。“家长要挑选信誉度高的中介,在向游学机构咨询时,要多了解他们的海外团队和具体课程安排,以免学生到了国外才发觉很多遗憾之处,为时已晚。”

  姜明文告诉记者,目前,市场上大多数的游学项目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在景点景区游玩的同时,组织一些语言学习;住在当地居民家中,寄宿式的交流学习;以学习培训班的形式为主,专业的语言学习。

  他建议,家长在为孩子选择游学项目时,不要光选有名气的游学地点,也不要贪多。实际上,选游学项目,不仅要看去哪里,还要了解活动的安排怎样。“我觉得,境外游学模式中,最好的就是寄宿在当地人的家里,零距离接触与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使学生最大限度地融入到所去国家的日常生活中去。”

  另外,姜明文认为,出国前还要有充分准备。“要学点中国文化,如果学生临行前准备点小技艺,比如学烧中国菜、学奏民乐、学点中国功夫等,到那里就能展示一下,做一个文化的使者,还应接受外语专门训练和一定的地方习俗和礼仪培训。”

  中国计量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讲师李战国认为,家长送孩子海外游学是一种教育投资行为。他建议家长,在游学前要充分了解情况,慎重选择是否让孩子游学,何时游学,去哪里游学;也要充分考虑孩子的成长阶段,尊重孩子的意见。“做出游学的决定后要选择有资质、有信用的中介机构,签订详细的合同,确保利益不受到损害。”

  话题三:怎样才能真正发挥游学的价值

  坊间议论:要根据学生、家长反馈清理游学项目

  中国人保财险有限公司的张姗认为,游学要发挥应有的作用,关键在于怎么组织、怎么安排,活动设计是否有特色,是不是真能有效果,而且立项、内容、执行都要监督。“参与游学项目的孩子和家长,有权对活动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要反馈给承办方和主办方,作为以后审批的一些依据。”

  “要切实组织管理好游学机构。”从事多年教育培训工作的张先生认为,有关部门要做出规范,让有资质认证的学校办理游学项目,政府相关监管部门要把好入口关,对于已经上当受骗的家长提供的非法组织游学机构予以清理整顿。

  专家观点:利用教育行业本身的组织开展游学比较可靠

  姜明文表示,教育主管部门应在鼓励校际交流的同时做好警示,教育部门要充分发挥各自学会和协会的作用。

  “这方面的监管需要工商,旅游等多方面的监管。应该说,这种培训机构,属于正常的赢利机构,不属于教育系统的机构,不需要教育部门进行审批成立。参加游学,要尽量寻找资质高,从业多年的机构。必须是多年从事教育工作的相关人员才能真正做好游学工作,对国内外的教育系统有很多的了解,是做好这一工作的基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教育界人士告诉记者,规范化管理和运作,利用教育行业本身的组织开展游学工作,是比较可靠的途径。“比如,国家一级教育行业组织中的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就有专门的旅游接待专业部,其主要工作之一就是开展游学工作。”

  姜明文还认为,游学中介机构要提高在游学内容、线路设计上的设计能力,突出游学的专业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使参加者有所收获。在游学前,要对学生和家长进行专门培训等。(韩士德)

  一家之言

  我看游学

  我们讨论的现代意义上的游学,很大程度上源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在不同国家求同存异的背景中,国际理解成为沟通国家与国家、民众与民众的重要桥梁,而古风浓重的游学作为加深国际理解的一种方式,也借此东风重新被人们审视与重视。今日的游学,在地域上是前人无法想象的,在文化上也是多元迥异的,故而它带来的影响也是各式各样的。

  培训机构的踊跃参与以及暴利的存在,恰恰证明了我国开发游学市场方面的潜力,同时也体现出管理上存在着不规范。潜力代表着需求,折射着新时期教育理念的变革。弱国弱旅才固步自封,只有用开放包容的心态来看待他人,自己才能成为强者。同理,让学生走出国门,去见识,去比较,去体验,去判断,去思考,很多留学生的切身经历都表明出去了以后才发觉对祖国的爱更加沉重厚实,而这些丰富的心路历程都会给学生一种自信,让他们在国际舞台中寻找自己的定位,所有这一切对发展中的未成年人而言,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同样,有生命力的文化是不怕被比较的,怕被比较是一种不自信的体现。(山西大学教育科学院博士 臧日霞)

    ----- 留学生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