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三角生态之路任重而道远——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能源频道

黄三角生态之路任重而道远

2010年07月07日 10:07 来源:上海证券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要在一片相对比较落后荒凉的滩涂上长出新的城市丛林,成为其未来经济增长最引人的亮点。然而,这又是一个生态极其脆弱的区域。在黄三角,能否探索出一条经济快速发展与保护生态的相处之道?

  在疑问中,黄三角的建设已然开局。

  山东省省长助理、黄三角建设办公室主任陈光在接受采访时列举了黄三角建设的优势:

  土地资源优势突出。拥有未利用地近800万亩,浅海面积1500万亩,黄河冲积每年还可为这里新造土地1.5万多亩。具有吸引要素集聚、发展同效生态经济的独特优势。

  地理区位优势。黄三角位于京津冀都市圈与山东半岛的结合部,和辽宁沿海经济带隔海相望,处于长三角和珠三角产业向北梯次转移的中间地带。具有吸引各方投资、加快开放开发的战略区位优势。

  自然资源较为丰富。石油、天然气地质储量达50亿吨和2300亿立方米,地下卤水静态储量约135亿立方米,是全国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和最大的海盐和盐化工基地。风能、地热、海洋等资源丰富,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产业发展基础较好。初步形成了一批竞争力较强的技术产业、骨干企业和市场占有率较高的知名品牌。原油产量占全国的15%,纺织生产能力占全国的17%,黄金加工量占全国的32%,原盐产量占全国的37%,石油装备制造业产值占全国的40%,溴素产量占全国的85%。

  生态系统独具特色。黄河三角洲处于大气、河流、海洋与陆地交接带,是典型的河口湿地生态系统,物种资源丰富,具有大规模发展生态种植业和养殖业、开展动植物良种繁育、培育生态产业链、发展生态旅游的优越条件。

  陈光表示,黄河三角洲搞的是高效生态经济区,从一开始就会考虑资源环境的承受能力,考虑避免过度开发的问题。首先,黄三角将严格按照国土功能分区,进行有序开发;第二,微观上要考虑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不搞重复建设,一哄而上;第三会充分考虑黄三角的生态环境,不会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按照山东省规划,总面积2.65万平方公里的黄三角到2015年,要达到人均GDP翻一翻,达到9万元;单位GDP能耗降低22%,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降低20%。到2020年,人均GDP达到14万元;单位GDP能耗降低15%,主要排放物总量降低15%。

  6月25日,在山东省主要领导的支持下,一个规模宏大的黄三角洽谈会在东营召开,协议总投资2122.8亿元的48个项目签约。在这之前,陈光在6月11日由山东省主要领导召开的黄三角协调建设会上表示,区域内已集中开工项目142个,总投资额1371.67亿元;今年一季度,黄三角已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46.5亿元,增长27.6%,高于全省平均水平6.1%;进出口总值28.8亿美元,增长92.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7.1%。

  我们在深入走访黄三角的各县市区时发现,黄三角的规划蓝图正在逐步体现在现实中,但同时也无可避免地在走以往的旧发展模式之路。

  当国内的经济体制实行多年市场经济以后,除了个别领域外,众多行业、众多企业的发展,其相互依赖,已如同一个丛林生态环境,没有一定的产业聚集以及上下游产业链的配套,仅仅靠土地、资源已很难取胜。而劳动力的因素又非黄三角富余。科技创新没有基础企业聚集更是无源之水。政府之手所能发挥的效益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已呈现边际递减。山东省的黄三角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任重而道远。(记者 朱建平)

参与互动(0)
【编辑:宋亚芬】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