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英能源巨头上演收购“暗战”——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能源频道

韩英能源巨头上演收购“暗战”

2010年08月18日 15:17 来源:中国能源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达纳石油公司在北海拥有的钻井平台。

  急于扩大石油储备的韩国国家石油公司(KNOC)正在同英国达纳石油公司(Dana Petroleum)打着一场纠结的收购战。手握重金的韩国人年初曾喊出了一连串的收购宣言,声称要在2012年之前让韩国的油气储备翻一番,然而8个月过去了依然两手空空;后者则显得有些贪婪,不断暗示韩方提高报价。当韩国人作出妥协,以16.7亿英镑的价格第二次提出收购请求时,达纳石油又一次让这个被各方视为“价格绝对合理”的交易搁浅。这个目前可用阶段性失败来形容的收购案让人看到了亚洲能源企业在海外,尤其是欧美地区寻求业务增长的艰辛。

  一波三折韩国人很无奈

  在整个收购谈判中始终保持沉默的韩国国家石油公司似乎低估了这笔交易的难度。6月底,韩国国家石油公司开始接触达纳,并很快于7月初提出了15亿英镑的收购要约,但是达纳方面表现很冷淡,以“低估达纳市值”为由回绝了韩国石油巨头的报价。就在很多人认为这笔交易将流产时,韩国国家石油公司再次发力,于7月23日以每股18英镑、总价17亿英镑(约合26.2亿美元)第二次向达纳提出收购请求。从单股价格看,这个报价较前一次足足高出1英镑。但是达纳的反应依然让韩国石油公司失望。

  达纳公司在收到新报价后的一份声明中说,韩国国家石油公司不能证明其有能力募集收购资金,并称韩国方面拒绝双方高层碰面的建议,同时“建议所有的股东不要采取任何行动”。然而达纳这一次的表态在内部激起了不满,公司最大股东施罗德斯开始力劝公司董事会与韩国方面展开谈判,但是公司排名前10的股东中仍有9位认为韩国方面的报价“低估了达纳的价值”。

  与此同时,韩国国家石油公司通过其交易咨询顾问美国美林银行向达纳送去了一份承诺书,向后者证明了韩国人具备完成交易的融资能力,但强调“价格没有继续商量的余地”。同一时间,业内人士也开始建议达纳“见好就收”,不少分析师认为每股18英镑是个“绝对合理的价格”,并告诫达纳不要对自己过分自信,达纳并不具备什么“独一无二的资产”。

  8月6日,两家公司各派高层前往加拿大南部城市卡利亚里,在这里进行了一次被各家媒体定义为“摊牌”的会谈,然而结果却不尽人意。3天之后,外媒开始报道韩国方面拒绝签署保密协议,这意味着韩国人不能查验达纳公司的保密财务信息,换言之交易很可能将在这里画上句号。8月12日,达纳石油发表了一份声明,称“韩方给我们的反馈是不愿意进一步提高报价,也不愿意给出任何与之相关的信息”。很明显,英国人希望卖个更高的价格,韩国人不同意。

  各揣小算盘

  成立于1979年的韩国国家石油公司是韩国唯一从事油气上游业务的能源企业,肩负着构筑韩国石油战略储备的重任。这家公司的业务重心在非洲和亚洲,欧洲基本是一片空白。目前韩国国家石油公司仅在苏格兰的Captain石油区块拥有上游业务,但只是参股15%,牵头的是美国石油巨头雪佛龙。

  总部设在苏格兰阿伯丁的达纳石油公司是英国最大的独立油气勘探生产商,在9个国家拥有100%的勘探和生产石油许可权,其资产集中在北海、埃及和摩洛哥。韩国国家石油公司相中达纳,除了油气资产,主要目的是希望让达纳成为韩国油气业务向欧洲和北美进一步延伸的基地和跳板,可以说战略意义大过实际意义。韩国方面希望速战速决,因此选择低调行事,但却事与愿违。

  与韩国人的沉默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达纳石油公司几乎是这笔交易的“新闻播报员”,基本上每一个与收购有关的进展都是从达纳方面传出的。6月时,达纳石油曾以4.21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加拿大森科能源公司旗下荷兰北海石油资产,这成了他们不断讨价还价的资本。

  达纳不是唯一选择

  同其他韩国大企业一样,韩国国家石油公司也是“国家战略”的产物,它在海外进行能源投资或收购时并无后顾之忧。今年1月,韩国国家石油公司曾宣布,公司已准备好65亿美元资金,力争在年内完成几笔投资,以实现让韩国石油储备翻番的目标,公司自身也希望能够将增加产能,将原油日产量提升5万至10万桶。

  不过韩国国家石油公司过去在竞购国际资产中表现得并不是很好,3年前试图收购英国布伦能源公司(Burren Energy)时就曾被意大利埃尼公司横刀夺爱,去年竞购瑞士Addax石油公司时再次败给中国企业。唯一比较出彩的一次收购经历是2009年以创纪录的39亿美元成功收购加拿大能源公司Harvest Energy。

  尽管到目前为止一无所获,但分析人士认为韩国人还有更多选择。比如英国的Premier石油公司就是个不错的选择,这类公司的资产与达纳同质化很高,同时也可满足韩国人的战略需求。正如美国《商业周刊》的所言,达纳石油“一直在追求卖个更高的价格,但却忽略了韩国人有权做出其他选择”。

记者 于欢
参与互动(0)
【编辑:宋亚芬】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