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能源频道

人均占有量约为全国1/2 安徽如何突破水资源瓶颈

2011年07月18日 14:09 来源:安徽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全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716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1100立方米,约为全国的1/2,其中淮北地区人均占有量仅有400多立方米,水资源十分紧缺。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我省对水资源的需求持续增加。如何突破加速崛起中的水资源瓶颈?省委1号文件指出,要增强水资源合理调配与高效利用,到2020年,基本建成优化配置、高效利用的水资源保障体系。

  合理开发 完善配置工程

  “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是我省的基本水情。从空间上看,我省水资源最为紧缺的有两个地区,一是沿淮淮北地区,另外就是江淮分水岭地区。 ”省水利厅水资源处负责人介绍。 “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建设,初步建立了我省水资源配置工程体系,特别是淠史杭等灌区的建成,基本解决了江淮分水岭丘陵地区的干旱缺水。 ”

  资料显示,目前,全省有效灌溉面积总计达5180万亩。建成的水利工程在抗击60年一遇的特大旱情中发挥了至关重要作用。去年10月到今年4月,全省各类水利工程供水27亿立方米,对淮河流域小麦主产区全面浇水2至3遍,浇灌小麦9000万亩次。自4月份以来,累计提供夏种用水近50亿立方米,其中18亿立方米为多级提水。目前,全省夏种基本结束,总面积5890万亩。

  “我省水资源与经济发展布局不相适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沿淮淮北地区水资源短缺和淮河、巢湖水域生态环境失衡问题。目前的现状是,淮北地区缺少骨干水资源配置工程。为此,我们需要积极推进‘引江济淮’工程。 ”省水利厅厅长纪冰说。

  “引江济淮”工程,欲将我省境内的长江、巢湖、淮河沟通起来,让长江的水流入巢湖、淮河,旨在解决沿淮及淮北地区水资源紧缺矛盾,同时也能缓解巢湖、淮河重点水域污染。工程输水干线总长约330公里,其中新开挖河道约100公里,整个工程总投资约280亿元。目前,“引江济淮”工程的规划编制预计在国家“十二五”计划初期完成。而作为济淮重要内容的一部分,“引江济巢”已完成7次调水试验调度,调入巢湖水量约4.68亿立方米。

  针对水资源调控能力不足,我省将进一步加快水资源配置骨干工程体系建设,构建江淮互通、河湖相连、库塘多点的水资源配置格局,基本建立供水安全保障体系,解决沿淮淮北及江淮丘陵地区灌溉水源不足的问题,同时缓解城市和工业用水日趋紧张的局面,全面提升应对持续干旱和特大干旱的能力。 “十二五”期间,全省供水能力新增50亿立方米,年供水总量控制在360亿立方米。 “十二五”期间,我省积极实施引江济巢和淮水北调工程,并推进其它区域性调水工程,力争开工建设扬溪源等中型水库工程。

  全面节约 提高利用效率

  重复利用水330万立方米,年增加收入7000多万元,洗水实现“零”排放……淮北选煤厂上马煤泥水闭路循环工程后,产生了巨大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这是淮北市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一个缩影。通过两年来的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2009年,淮北市万元GDP用水量降低到105立方米,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52,城镇供水管网漏损(失)率由22%下降到16%。

  加速崛起,节水为先。在水资源严重不足的前提下,节约用水成为最紧迫最务实的选择。我省高度重视节水型社会建设,突出抓好节水管理和试点建设,先后编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规划、规范、定额等,开展了水资源费与水费构成、雨洪资源化、水资源配置非工程措施等专题研究,一批政策法规相继实施。

  与此同时,我省严抓节水管理。 “十一五”期间,全省万元GDP用水量由2005年的387立方米下降到2009年的290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由2005年的369立方米下降到2009年的228立方米,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由不足60%提高至70%左右,灌溉水利用系数由0.45上升至0.49。我省淮北、合肥、铜陵先后被列为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市,淮北、合肥2市均通过中期评审,淮北市正积极准备终审。

  除了在水资源宏观管理方面下功夫,节约用水更需要我们从生产生活中做起。合肥市水务局局长徐春雷告诉记者,“我们希望市民在生活用水形成节水的好习惯,全市各类工业企业积极采用节水新技术、新设备,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减少污水排放。 ”省委1号文件指出,要建立用水效率控制制度,加强用水定额和计划用水管理,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建设项目节水设施和企业节水技术改造方案,按照取用水监管权限报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备案,城市用水全面推广节水器具。

  有效保护 保证可持续发展

  在加快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强化水资源保护。省水利厅水资源处负责人介绍,我省以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维护为根本目标,积极推进水土保持和水生态修复。 “十一五”期间,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802平方公里,同时加大巢湖、淮河水污染防治力度,启动淮北等市采煤塌陷区水生态修复工作,加强城市河道水系沟通、生态补水和环境整治,重点河湖和城市水系生态修复取得明显成效。

  然而,水土保持工作任重道远,全省还有18775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面积需要治理,水生态系统承受越来越大的压力,全省多数河湖水域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

  针对需要治理的流域,统筹兼顾各地特点,省委1号文件指出,采取小流域综合治理、坡耕地整治、崩岗治理、生态修复等措施,重点加强大别山区、皖南山区、江淮丘陵地区等重点区域及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的水土流失防治,每年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30平方公里以上;大力开展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加强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能力建设,建立健全水土保持、建设项目占用水利设施和水域等补偿制度。在推进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方面,各级政府应当编制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规划,积极推进市、县试点建设。加快长江、淮河和巢湖主要支流等重要江河湖泊水环境治理;加强河流、湖泊、水库生态调控能力建设;加强重要水源涵养区、湿地和大别山区水库群的保护;强化水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完善水资源监测系统和水环境应急监测系统。 本报通讯员 范智本报记者 王恺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宋亚芬】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