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能源频道

渤海漏油:肇事者的态度不重要

2011年09月01日 08:59 来源:京华时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康菲公司的态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的环境执法究竟是像豆腐一样软,还是钢铁一样硬。

  不早不晚,就在国家海洋局清理大限的最后一天,康菲公司发表书面回答,称已经彻底封堵渤海溢油源,已经排查干净所有溢油风险点。

  倘若康菲公司所称属实,这对旷日持久的渤海漏油事故,无疑是一个极大利好。只是,在经历了一次次的“瞒和骗”后,此次发布是否又是一次“罗生门”,在经过权威确认之前,还需要保持一份审慎乐观。

  不过,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至少在表面上,康菲公司似乎没有以前那么拽、那么牛、那么傲慢了。这种转变,与其归之于企业的道德觉悟,不如说是监管部门的从“无力”到“给力”的转变。从“两个彻底”,到“两个切实”,再到成立渤海溢油索赔小组,国家海洋局一次比一次严厉的表态和措施,正在逐步让康菲公司低下“高贵”的头颅。

  你软它就硬,你硬它就软。看来,不管是土霸王,还是洋大人,这样的法则都颠扑不破。

  在渤海漏油之后,许多人既痛心于海洋环境的污染,更愤慨于肇事者的轻描淡写。这样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事实证明,单纯的“情绪压力”和“道义谴责”往往不过是同声相和、聊以自慰。如果没有“硬手段”、不能“动真格”,企业的鸵鸟政策难以改变,甚至还会以耻为荣,把众声讨伐当作“品牌广泛传播的机遇”。

  这也怪不得企业。作为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市场主体,争取盈利、逃避责任是企业的本能。这种本能,并不会因为它是“世界500强”而有太大区别。事实上,许多跨国企业在华环境表现并不光彩,甚至很糟糕。而一个耐人寻味的细节是,这些企业在本国都拥有良好的环保声誉,环保甚至成为其核心竞争力之一。这并不是因为这些公司在本国就觉悟高,同样也是出于一种深思熟虑的利益考量。

  比如,一些跨国企业坦言,当初来中国发展就是看环境治理要求不高、污染责任微小,虽然直白却是大实话;康菲公司面对污染不慌不忙,与同样是因为漏油立刻拿出200亿美元的英国石油公司,看似有天壤之别,却有共同的逻辑,都是在利益权衡后的理性选择。英国石油公司知道不赔“后果更严重”,康菲公司也料想保持淡定无所谓,因此明确表示“并不打算效仿”英国石油公司的做法。

  正如一个人犯了罪,我们不会寄望于其自我惩罚,一个企业偷税漏税,我们不能期望其主动清缴一样,面对巨大的环境污染,同样不能指望企业的幡然悔悟。所谓无强制则无权力,面对污染肇事者,不仅要通过思想教育,帮助其与时俱进地认清形势,去除“超国民待遇”“此地钱多人傻”的迷思,更要通过强有力的环境执法,让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给受损的海洋和渔民补偿。在这个意义上,康菲公司的态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的环境执法究竟是像豆腐一样软,还是钢铁一样硬。 本报特约评论员 范正伟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许晓娟】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