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能源频道

不能只盯着康菲的“公开说谎”

2011年09月07日 10:03 来源:文汇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如果我们授予某家企业开采利用公共的自然资源的特权,就必须同时加诸它更多的责任,严厉地监管它、约束它。我们必须始终谨记:没有人能判断人类为获取今天这些经济收益,究竟付出了怎样的代价

  渤海湾蓬莱19-3油田漏油事故被揭发,竟然始于微博。消息在网上纷传10天之后,中海油才于7月1日正式承认:这个油田6月上中旬发生渗漏,附近海面出现油膜,而油田的作业者是美国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康菲中国)。此后,在国家海洋局干预下,康菲公司开始进行漏油封堵与油污清理。8月31日,康菲声称已按要求如期完成封堵与清理工作,但很快被戳穿谎言,国家海洋局勒令油田全面停产。

  如此这般,就是我们一些企业及其合作方在犯下大错之后的“大爷”态度。“利益是某些企业的,风险却是大众的。”某些受托运营公共资源的企业就这么应付公众、对待自己的社会责任?面对这种“大爷”,我们不能不检讨是不是将资源“所托非人”、是不是在约束机制的设计上存在漏洞。

  只是“危机管理不及格”吗?

  漏油污染环境,除了导致渤海湾水产养殖户损失惨重,对周边生态和公众健康的损害也非常严重。但在人们的愤怒声讨中,犯错企业态度十分倨傲,至今只字未提赔偿;在被查明未能完成“两个彻底”(彻底排查风险点、彻底封堵溢油源)后,康菲居然还有心思纠缠媒体是否“如实报道”了其员工的言论。

  从发现漏油到被曝光,康菲并未采取有效处置措施。正因为前期马虎,才使得油基泥浆溢出总量增加到400立方米,远远超过它自己预估的240立方米。除了瞒报事故和善后消极,美资的康菲公司在面对媒体和公众时的做派颇有“本土风格”:报喜不报忧,只谈自己做了什么补救,不提自己有何过错、该负什么责任。

  有人说,在此次漏油事件中康菲的危机管理是不及格的。但仅仅是“危机管理不及格”吗?我们真的只要道歉吗?当渔民仰天长叹,当海洋生物被油污所困,当环境受到重创,道歉又有什么用!

  根据国家海洋局调查,此次漏油是由一系列违规作业、低级人为错误造成的责任事故。在事故发生两个多月后,这个油田才被勒令全面停工。尽管原因认定和停产决定都显得迟了些,但海洋局的严厉态度,仍然值得肯定。油田停产带来的每天6万多桶原油的损失,是对当事企业的当头棒喝,当然这并不是它必须付出的全部代价。

  在工业化的进程中,社会付出了巨额成本。经济学家鲍莫尔和奥茨在揭示环境污染的实质时说:“社会一直在免费送掉它的环境资源,送掉的数量太多,时间也太长了。认定每一件东西都有它的价格,这并没有什么可耻,真正可耻的是把价格定为零。”

  公众利益包括环境、生态,都是有价格的,谁损害了,谁就必须赔偿,而且要受惩罚。

  不能让下一个“大爷”冒出来

  再让我们看看渤海湾蓬莱19-3油田开采权所有者中海油。中海油被授予开采海洋石油的专营权,完全拥有中国5米以上水深海域的油气勘探开采权;由于技术能力有限,很多项目采取国际招标,外包给外资公司进行开采作业。此次事故发生后,中海油称将协助康菲公司清理溢油,并对事故作出反省。很快,国家海洋局即认定它的责任将只根据其与康菲公司的合同确定。

  看来中海油的“公关”相当成功。此后在媒体报道与公众舆论中,中海油似乎已悄然从此事件中全身而退。如果发生了事故,后果都由作业者承担,那么“二房东”这种有权无责的日子,过起来真是太舒服了。

  因为得到公共资源而获利的企业,本应更加谦卑和低调,却为何让人感觉是“大爷”?掩盖过错、拖延乃至推卸担责是几乎所有犯错企业本能的共同选择,如果只是“要求其向其公众道歉”,甚至豁免某些责任者,那么这样的“幸运环境”一定会弄出下一个“大爷”来。

  我们总是对大企业特别呵护,这是出于对其创造的巨额经济利益的赞赏?问题在于,巨额经济利益是它单凭自己努力赢得的吗?在大企业闯祸之后,一些相关主管部门总会再三衡量“应当兼顾”的利益,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对犯错者的纵容。而在此次事故发生后的多方博弈中,我们发现,有些利益的代表人明显弱势,有些利益则可能并无代表人,比如渤海的生态环境。我们必须问,如果油气有价,环境资源是否有价?

  现在,我们应当把注意力从企业的“危机管理”、“公开说谎”等等并无太大意义的细节上移开;而必须深刻反省:今天仍然以经济利益为主要考量的对海洋、土地、矿产等自然资源的开发,是否在观念和整体制度设计上存在偏差和疏漏?我们的监管和追责是否已足够严厉,严厉到能够尽量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当企业的经营活动对环境具有特别的侵略性时,如果暂时没有可靠的技术来保证环境安全,那就应当严格控制甚至禁止这种经营活动;如果我们授予某家企业开采利用公共的自然资源的特权,就必须同时加诸它更多的责任,严厉地监管它、约束它。我们必须始终谨记这样一个事实:没有人能判断人类为获取今天这些经济收益,究竟付出了怎样的代价。

  (作者王中美 为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国际贸易研究室副主任)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宋亚芬】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