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能源频道

“毒苹果”为什么能开花结果?

2011年09月14日 08:48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众多消费者趋之若鹜的苹果产品被指与严重污染有关。国内五家环保机构指控苹果公司在华的27家疑似供应商有严重环境污染问题。苹果公司回应称,部分企业并不是其供应商。

  仅仅指责苹果公司有失偏颇。

  “毒苹果”为何不出现在发达国家?甚至一些也承接国际大企业低端制造的国家,如印度尼西亚和巴西等为何没有出现如此严重的污染事件呢?在全球化的时代中,几乎所有的政府都面临着招商引资和促进经济增长的压力。但相比之下,中国一些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方面表现的“饥渴”程度特别突出,因此其“让利”幅度也让人吃惊。

  许多国家的政府也使用税收优惠、低息信贷和有官方资助的劳工培训等手段来吸引投资者。国外许多地方政府特别关注一些议题,比如给企业税收激励必须师出有名。由于政府是在使用纳税人的钱,并且是由公民选出,因此他们不能给一些附加值较低的企业提供税收优惠。此外,对于环保的要求极其严格。环保不仅有政府的各种指引进行规范,民众的感受也是指标之一。如果企业生产引发当地人口对环境的不满,政府是不会怠慢的。

  而中国的一些地方政府要求“一个项目一名领导牵头、一套工作班子负责”。一开始,招商引资就由一些部门或者工作班子进行负责;如果有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分管领导就会出面协调。一些与招商引资无关的行政部门也被卷入到招商大军中来,甚至连公检法机关也要承担招商任务。“招商引资”的数量还需要立各种军令状,完成不了有可能丢“官帽”。

  因此,只要企业能创造产值、推动当地生产总值的增长,许多地方政府都愿意引入。不难看到,一些污染大户在一个地方遇到重大环保事故,其他地方政府就主动邀请其搬迁到另一地方,继续其“污染事业”。地方环保部门本来可以起到遏制地方政府的作用,但遗憾的是,受“人财物”等因素制约,地方环保部门时常成为维护当地污染企业的机构。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毒苹果”才能在国内很多地方大行其道。

  地方政府之所以对生产总值等指标如此着迷,就在于一整套激励机制出现问题。

  中央政府注意到了这一点,并且着手调整各种考核指标。在国家“十一五”规划中,国家要求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而在具体的指标方面,人均生产总值是预期性指标,而约束性指标主要指“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等等。而这样的措施,只有得到严格的执行,“毒苹果”这样的事件才能有望减少。

  吴木銮 作者系香港城市大学高级副研究员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许晓娟】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