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能源频道

自然之友称应组织民意代表去实地了解渤海污染

2011年09月22日 08:48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李波,自然之友总干事

  中国是一个海岸线很长的国家,但整个社会似乎对海洋生态安全问题异常陌生。国家海洋局可以利用危机提升社会对近海生态安全的重视,培养公众成为海洋污染和治理工作的重要监督力量

  渤海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已历时3个多月,但溢油仍未止。国家海洋局9月18日发布消息称,19-3油田C平台附近仍有油花溢出。与此同时,事故各方的责任归属依然没有得到理清,对受灾渔民的赔偿方案也迟迟没有明确。

  在康菲石油公司9月6日首次宣布将设立渤海湾基金后,9月19日,康菲公司再次宣布,该公司董事会批准设立第二项基金。但两项基金的资金规模、法律依据,以及出资方、受益方等详情,至今仍是谜。

  “渤海漏油事故进展还是太缓慢了,相关部门和机构应尽快拿出拯救和补偿受灾渔民的更有力措施。”自然之友的总干事李波,在近日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

  今年7月以来,自然之友等十多家公益组织连续发出三封公开信,希望康菲公司和中海油等相关单位阻止事态恶化,并呼吁国家海洋局尽快进行污染事故调查和处理。但李波告诉记者,三封公开信收到的效果不太令人满意。

我觉得民间组织的行动有点像行为艺术

  中国青年报:你们发出的三封公开信,得到了什么样的回复?

  李波:7月4日发出的第一封公开信,主要是要求肇事方康菲公司和中海油尽快向公众公布事故详情以及油污清理情况,并就污染环境和瞒报的行为向公众道歉。不过康菲公司始终保持沉默。

  第二封公开信是在8月初发出的,主要是希望国家海洋局加快漏油事故处理,特别是要明确事故责任方的责任,并明确赔付标准。8月中旬,我们还公开致信农业部和渔政局,希望他们依法公正处理渤海油污事件。其间,我们打电话到国家海洋局询问进展,他们一位副局长很积极地回应了我们。他说,谢谢民间公益团体关注此事,他们正在积极开展相关工作。

  中国青年报:公开信的效果是否令您满意?

  李波:第一封公开信发出后,我们多次与国家海洋局沟通,感觉他们很友善,不论打电话、发传真,都做了积极回应,没让公开信石沉大海。但总地来说,各方对漏油事故的处理进展不太令人满意,就像挤牙膏一样,捏一下才出来一点。更让人遗憾的是,事故各方的责任归属依然没有理清,对受灾渔民的赔偿方案也迟迟没有明确。我们迟早要回过头来好好反思这个事儿。

  很多人说,民间组织发公开信只是摇旗呐喊,起不了太大作用。在海洋漏油污染这类比较大的环境事件中,我也觉得民间组织的行动有点像行为艺术。但中国面临这么多环境问题,很多时候就连摇旗呐喊的人都非常少,呼吁了总比不呼吁强吧。

  我们现在特想让大家知道的是,环境利益是一项举足轻重的公共利益,当它受到损害,整个社会都应联合起来,施加足够大的关注压力,促使有关方面及时阻止污染蔓延。

为何中国公众环境受害诉求可利用的法律手段如此单一

  中国青年报:你们的第二封公开信提出,如果赔偿方案迟迟不出,可能率先向康菲公司提起公益诉讼。你们采取行动了吗?

  李波:国家海洋局曾邀请自然之友、公众环境研究中心和达尔文求知社等三家民间组织参加会议。他们在认可民间组织关注海洋污染的同时,也认为民间组织没有提起公益诉讼的资格。国家海洋局正着手启动调查和确立污染和赔偿责任的法律程序,并邀请民间组织协助搜集和整理国外的相关案例,为事件处理提供参考。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宋亚芬】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