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煤矿整合解“血煤”之痛还需努力——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能源频道
    借煤矿整合解“血煤”之痛还需努力
2010年02月03日 09:37 来源:中国能源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据报载,截至2009年底,山西煤矿整合的进程已经基本完成。河南、山东、内蒙古等省(区)也在积极跟进,计划今年将资源整合付诸行动。对此,业内曾有人表示,血煤之痛有望从此休矣。但是,纵观过去的一年,我国煤矿十大事故中,国有大矿瓦斯爆炸暴露的问题不禁让人深思,到底怎样才能真正实现煤矿的安全生产,让我们的煤炭中不再有血的味道。

  不可否认,提高煤矿机械化和自动化综采率,正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先决条件。而煤矿整合的一大意义在于,将分散的煤炭资源集中起来,运用统筹规划、集中开采等手段,实现煤炭生产中的机械化和自动化。但是,仅有煤矿机械化和自动化是远远不够的。

  事实上,长期以来,作为我国主要能源,煤炭产业承载了国民经济发展的诸多使命。我国缺油、少气,煤炭资源占整个能源结构的比例一直居高不下。从一定程度上说,煤炭产业甚至成为地方经济的驱动器。对于大多国有企业来说,煤炭产量任务能否完成甚至成为考核企业的终极目标。不断快速扩大的煤炭单井产量,无形中给煤矿安全生产增加了威胁。而且个别产煤地政府领导重产出、轻投入,重税收、轻管理现象,以及监管部门少数干部责任意识不强等问题,更是“助长”了这一现象。因此,整合后的煤矿企业,能否有能力保持产量的稳定,政府主管部门能否正确认识安全与生产之间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血煤”的含量。

  长期以来,我国小煤矿众多,国有大矿的经营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廉价煤炭的冲击,在利润面前,往往选择上生产项目、轻安全投入。2006年以前,我国的煤矿安全欠账就达到500亿元之多。尽管近年来我国采取若干政策措施来增加安全投入,如吨煤提取安全基金等,但相对于装备提升的水平和速度,煤矿管理者的生产组织能力和企业职工素质的提高仍是亟需解决的一大难题。整合后的煤矿,迅速提升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强化多层面的煤矿安全教育培训,提高职工安全意识正是煤矿安全的当务之急。

  在目前我国的科教兴煤战略中,一些科研项目都把目标放在如何提高装备的水平上,而对安全事故中人的不安全因素研究不多。据国际劳工组织的研究表明,安全事故中,人的不安全因素占到了80%以上。因此,整合后的煤矿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成立科研团队,研究人在生产过程中的行为规范,建立健全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将人的不安全因素降至最低。

  因此,煤炭资源整合对于整个煤炭产业发展将是巨大的推动,但对于煤矿安全生产来说,还需继续努力。(新闻评论员李伟锋)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