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粪便加入生态循环链 “循环”带来高效益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能源频道
    秸秆粪便加入生态循环链 “循环”带来高效益
2010年02月24日 09:33 来源:经济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高效益……近年来,曾经只能作为“废物”和“肥料”的作物秸秆和人畜粪便,在山东省胶州市农村推广的“一池三改”工作中,成了循环经济的重要一“链”,发挥出更高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同时,作为循环农业主要内容之一的测土配方施肥也让广大农民实现了少投入、高收益。

  记者来到位于洋河镇秦家庄的绿源奶牛良种繁育中心,远远就望见庞大的厌氧发酵塔。良种繁育中心鹿传发介绍:“现在我养殖了500多头奶牛,去年下半年投资200多万元建设了这个500立方米的发酵塔,上级就给补助了75万元,非常划算!”

  “设备投入使用就更划算了。”记者打趣道,“那是。”老鹿打开了话匣子,“等这座厌氧塔3月底投入使用后,不光净化了环境,更能给我带来不少收入。”他掰着手指数算着,“每年可产生沼液8万立方米,沼气50万立方米,固体有机肥6000多吨,可以满足300亩有机蔬菜和2000亩小麦良种繁育的需要,每年可增加收入60多万元。所产生的沼气不仅可以作养殖场锅炉和食堂的燃料,还可以供应周围上百户村民做饭用。”老鹿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绿源奶牛良种繁育中心建设厌氧发酵塔只是胶州农村新能源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胶州市在广大农村中开展了以“建沼气池、改厨、改圈、改厕”为主要内容的“一池三改”活动。胶州市农业局环能站站长张昆介绍:“目前,胶州市累计建设户用沼气池6400多个,其中2009年新增1400多户,这不仅改善了农村的环境,还实现了‘养殖————沼气、沼液、沼渣———种植’的生态循环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举两得。”

  在农村推广“一池三改”工作的同时,胶州市农业部门与科技部门还积极引导蔬菜种植户大力发展沼气大棚,在为种植户节约种植成本的同时,还极大地提高了大棚蔬菜水果的品质和价格。

  记者在九龙镇人荣村蔬菜大棚里看到,50多岁的农民杨福生正在用沼液给西红柿喷施叶面肥,一颗颗圆润剔透的西红柿映着老杨喜悦的笑容。“俺2006年就建起了沼气大棚,效果非常好。”老杨指着大棚顶上一溜排开的七盏罩灯说,“天冷了就点上沼气灯,棚里既有了光照,温度也上去了,空气湿度降下来了,即使遇上连阴天西红柿照样长。”

  正在提取沼液的杨福生的爱人接过话茬,“剩下的沼气还能做饭烧水,关键是沼液、沼渣是很好的肥料,种出的蔬菜水果都是绿色食品。俺村的大棚户2008年都建起了沼气池,生产的‘老少乐’牌子的水果蔬菜,全都进了北京和青岛的大超市,价格比普通的贵1块多钱。大棚里的沼气池,每年可以节约4罐液化气,沼液、沼渣作肥料,两样一共能节省上千元。”

  记者了解到,目前胶州市共有洋河、胶西、九龙、铺集等镇建设沼气大棚600多个,实现了种植、养殖、大棚、沼气“四位一体”的循环发展模式,在给农民带来可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有效地解决了畜圈卫生、秸秆气化、庭院绿化等问题。(记者 刘成 通讯员 任献文)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