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侨乡传真

济南秋色:明灭烟霭迷茫中

2011年09月06日 10:42 来源:济南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每当秋季阴雨之日,站在汇波楼、鹊华桥抑或千佛山上向北远眺,但见细雨蒙蒙之中的鹊华二山,若离若合,时隐时现,云雾缭绕,如青烟两点;再加上田野阡陌、水村渔舍的映衬烘托,简直如诗如梦、颇似一幅绝妙的山水画图。

  “济南的秋天是诗境的。”《济南的秋天》是老舍先生写景散文中的名篇。这位语言大师将动静有致、形神俱佳的自然景物呈现在我们眼前,融情于景,极富感染力。在这篇文章中,他充满深情地描写济南秋天的山,“正像诗一样的温柔”。

  济南之秋美在它不仅仅是诗,还是一望尽入画图的大景观。

  济南的鹊、华两山并峙在黄河沿岸,山势俊秀,景色迷人。鹊山横列如屏,山上林木青翠,怪石嶙峋,有的突兀矗立,有的壁立千仞,有的悬空欲飞。旧有鹊山院、鹊山亭、扁鹊墓等古迹,传说是名医扁鹊居住行医之处。山下据说原有钟、鼓二石,以石击之,其声可远扬数里。华山原名“华不注山”,与鹊山隔大清河相望。李白曾赞此山曰:“兹山何峻秀,绿翠如芙蓉”。华山建有华阳宫、三元宫、泰山行宫等庙观。庙观院内古柏苍翠,蔚为壮观。山脚下古有华阳湖,而鹊、华二山之间原有鹊山湖,碧波万顷,湖光浩渺。从济南城内眺望,山色黛青,近水海蓝,烟波叆叇,景色奥远。特别是在秋季涵烟欲雨或风片雨丝之中,云气苍茫,轻雾弥漫,鹊、华二山一似飘浮在烟云当中,犹如一幅水墨山水画图。清人任宏远《明湖杂诗》中所咏“细雨蒙蒙烟漠漠,凭谁写出辋川图”句,正可移用于此。这个景观,就是济南八景之一的“鹊华烟雨”。

  “鹊华烟雨”的命名,最早见于崇祯十三年《历城县志》卷二《封域志·山川》“鹊山”:“历下客山胜,而北方之镇,鹊华并峙,每当阴云之际,两山连亘,烟雾环萦,若有若无,若离若合,凭高远望,可入画图,虽单椒浮黛,削壁涵青,各着灵异,乃昔人合标其胜曰‘鹊华烟雨’。”成书于其前崇祯六年的《历乘》,其卷十五《景物考》则云:“昔人标为八景,而沧桑代变,湮没者多。”足见济南八景之一的“鹊华烟雨”在明代时就已历经久远。“昔人合标其胜”,更是说明明朝以前的济南人就有了一种“大景观”的概念。“合标”用现代话来说,就是“打包”处理,两山相距甚远,距济南老城也有十数里之遥,把鹊华二山和大明湖“合标”为一景,足见古人之智慧。

  观“鹊华烟雨”胜景,地点是在大明湖的鹊华桥上。旧时,济南大明湖南岸有一拱形石桥,名为“鹊华桥”,为单孔石质拱桥,东西向横陈于百花洲与大明湖之间,桥下流水潺潺,画舫穿行。此桥为明湖畔重要景点之一,过去人们评说明湖风景有“七桥风月”之说,鹊华桥乃七桥之一。清人任宏远曾有《鹊华桥诗》纪实:“舟系绿杨堤,鹊华桥上望。齐州九点烟,了了明湖上。”鹊华桥,原名白雪桥,后因可以在桥上遥望“鹊华烟雨”,改名为“鹊华桥”(见朱照《秋日过白雪桥诗》自注:“俗名鹊华桥,桥上可望鹊、华山也”)。观望“鹊华烟雨”的另一极佳地点是在大明湖北岸的汇波楼上,有古诗可证:“鹊华秋色画图传,好是涵烟欲雨天。每到会(汇)波楼上望,两山似渐复相连。”

  鹊华烟雨之佳景,不啻在大明湖鹊华桥、汇波楼能看到,就是在城南千佛山上也能看得到。清朝曾官至户部尚书的黄钺在嘉庆甲子年(1804)的重阳节那天,与刚考完省试的几位考官一同登千佛山。他在《游历山记》中就记载了那天登山时看到的鹊华烟雨之景色:“去城五里,至其麓。拾级而上,可十丈,憩于半山亭。再折而上,又十丈许,始至寺门。东转有屋三楹,题曰‘旷如’,全城在望矣。所谓鹊华秋色者,并列于前。鹊山如屐,华不注如未开芙蓉。是日,天阴晦,时有小雨飞洒,两山明灭于烟霭迷茫中,尤可爱。”

  与李攀龙、许邦才同时代的济南文人张弓曾写有专门吟咏此景的《鹊华烟雨》诗一首,云:“城外双峰亦自奇,最奇人说窈冥时。初惊暗淡形将隐,倏似飘萧势欲多。西子妆成羞独照,巫娥行处恐人知。即当命酒湖桥上,指点东西说九嶷。”

  济南之秋美在它不仅仅是诗,更是一幅山水大画。

  秋季阴云之际,欣赏“鹊华烟雨”自然是一幅绝妙画图。实际上,秋季晴日观望鹊华二山,更是一幅山水大画。

  元朝有一位叫赵孟頫的曾在700多年前为朋友画了一幅名叫《鹊华秋色图》的画作,不料这画成了传世之作,现在还被当作镇馆之宝,收藏在台湾故宫博物院。赵孟頫的少年时期是在坎坷忧患中度过。青年时代,赵孟頫向当地名儒敖继学习经史,向钱选学习画法,经过10年的发奋努力,学问大进,成为“吴兴八俊”之一,一时声闻遐迩,达于朝廷。33岁那年,赵孟頫初至京城,便受到元世祖的接见。元世祖赞赏其才貌,曾惊呼他为“神仙中人”!六年后,时为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赵孟頫出任同知济南路总管府事,成了一个从四品的“政府官员”。在济南的三年任上,赵孟頫平冤狱,办学校,做了不少有益于济南人民的好事。

  生长在吴兴的济南籍词人周密(公瑾)得知他曾在济南为官,加上意气相投、志向同一,两人遂成知音。周密虽是济南人,但从未来过济南,对济南的情况知之甚少。赵孟頫还把在济南收购的书画古物拿给周密欣赏,向他讲述济南山川的旷逸秀美,并为他绘制了著名的《鹊华秋色图》。据赵孟頫在《鹊华秋色图》的题记云:“(周公)谨父齐人也,余通守齐州,罢官来归,为公谨说齐之山川独华不注最知名。则可知公谨虽为齐人,生平未尝一履齐地也。”

  《鹊华秋色图》呈现的是济南大明湖北面一带一片辽阔的沼泽地,极目远眺,一望平阔,矗立着两座山。右方尖峰突起的是华不注山,左方圆平顶的是鹊山。两山之间,错落着杨树、小松及不知名的杂树。远处一排杉树,郁郁葱葱,有些叶已略脱,树枝分明可见,叶子染红染黄,这是秋的信息。山羊五头,散处在简陋的茅草屋前啮食。水边扁舟数叶,舟上渔叟撑篙。岸边一渔夫持竹竿敲水赶鱼,正待提网。《鹊华秋色图》在赵孟頫满怀激情的笔墨色彩交融中,带给了周密一幅遥远的故乡梦境。

  《鹊华秋色图》问世后,广受历代文人骚客的追捧赞赏。《锦秋老屋笔记》一书的作者,清人朱照曾多年居住在华山脚下的竹甸村,他认为《鹊华秋色图》是作者“在城隅之间望之”而取景画成的:“华不注山,正面东南向,在八涧堡、竹甸两村间望之,丰隆丕大,形如决苞芙蓉,故曰华柎。赵松雪画《鹊华秋色》,寄贻周公谨密,在城隅间望之,取其侧面,乃作单椒尖山。”直接歌咏赵孟頫画作的诗文更是数不胜数,由于画作真本很难见到,许多人便以见到摹本为快事,如任宏远《咏古今人物》:“济南秋色画图里,记得王孙貌鹊华。今日得从马上看,吴兴真迹落谁家?”甚至,许多没有来过济南的外地文人,也以争相观看此画来作为认识济南的盛事:“明湖秋水明如练,我在江南不能见。鹊华山色郁苍寒,我向吴兴画里看……”至于明清两代,许多文人墨客来济南游览,都以秋日攀登鹊华两山为幸事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

  李白也罢,赵孟頫也罢,还有老舍,他们留下屐痕的地方不是一两处,只有济南如此牵动他们的思恋,什么道理?因为,济南有他们魂牵梦绕的“鹊华烟雨”、“鹊华秋色”在。济南的秋色是画,济南的秋天是诗。如诗如画,这秋景应该是济南所特有的。前人将“鹊华烟雨”列为“济南八景”之一,确实得其三昧而不虚夸也。(张继平)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南若然】
    ----- 侨乡传真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