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侨乡传真

云南泸西冬闲地盛开“致富花”

2011年09月26日 16:14 来源:云南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全县6万亩冬闲地半年时间买花收入就超过6000万元,每年至少可为农民增收4000万元以上。”

  22日,记者在泸西县采访,该县中枢、旧城等几个乡镇的农民纷纷告诉我们,除虫菊已成为泸西群众的“致富花”,为培育壮大这一“美丽产业”,今年县里已出台鼓励措施,加大对生物产业的扶持力度,将除虫菊产业列为重点的生物药业之一,助推企业、农民携手合作,走新型产业化发展之路。

  除虫菊是当今国际市场上看好的生物农药原料之一,具有较为广阔的市场前景。以前,国际市场上的除虫菊大多来源于肯尼亚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及地区。近年,由于气候干旱和粮食短缺等因素影响,全球除虫菊产量锐减,原料供应严重不足,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当前,在我省生产除虫菊的地区主要有红河、玉溪和昆明等地,产业尚处在培育发展的初级阶段。然而,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泸西县,因为具有气候、土壤、水源等良好的自然条件,除虫菊的栽种就有较长的历史,不少农民积累了丰富的栽种经验,对培育开发好这一生物产业怀有信心。

  2010年,在制订“十二五”规划的过程中,泸西县看准了国际国内市场的需求和走向,并调查了解到农民对发展除虫菊这一产业寄予期望,提出将开发壮大除虫菊产业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门路之一,获得省、州政府的认可。

  今年春季以来,泸西县遵照“农民为主体、公司为主导、政府做服务”的产业发展原则,在充分遵循农民自愿的基础上,将除虫菊增种面积布局在交通、气候条件较好的几个乡镇,并把发展这一产业主要任务委托给落户当地多年的红河森菊有限公司,引导该企业提供资金和技术辅导,携手农民力争除虫菊的种植增扩到6万亩以上,除虫菊干花产量达到6000吨,实现规模化发展的目标。为减少农民在种植过程中的失误,减少损失,提高农民种植除虫菊的积极性,使种植、管护等活动按科学合理的要求进行,该县还多次组织现场观摩、经验交流等活动,让种植户直接进入田间地头进行直观地学习、借鉴和考察,营造了一个积极的产业发展氛围。

  在除虫菊产业开发过程中,泸西县政府还千方百计为企业创造条件,引导企业与外商和国际市场交流洽谈,使企业产品的销售和农民连接市场的方式发展逐步朝着“走出去”的方向行进。今年初,在当地政策及服务措施的助推下,红河森菊有限公司完成了提速发展的增资扩股工作,完成了年产260吨除虫菊原药技改项目建设,具备年加工除虫菊干花1万吨(可承接面积达10万亩除虫菊的加工)的能力。并且,在与市场兑接方面,该公司还与欧美地区的厂商签订了供销合同,合同内容大致是:每年供应80吨含量为百分之五十的除虫菊原油,合同金额每年不低于1000万美元。菊花开,菊农笑。该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为泸西县除虫菊产业发展、农民增收提供了保障,该县白水镇黑龙村农民严小礼栽20亩除虫菊每年卖干花收入2万多元,亩增收1000余元;中枢镇立岗村农民王兴全栽下2亩除虫菊,由于管护得好,今年卖干花收入达6000多元,亩增收2800元,除虫菊 花成了泸西人的“致富花”。

  据悉,目前,全县已经开始移栽,至10月底,该县增扩的6万多亩除虫菊将全部完成。

  (记者 马玉龙 通讯员 赵江洪)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南若然】
    ----- 侨乡传真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