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产业创新集成 江苏常州开出产业“动车组”——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侨乡传真
    五大产业创新集成 江苏常州开出产业“动车组”
2009年11月23日 10:52 来源:新华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产业合作,互利共赢”。在前不久开幕的常州科技经贸洽谈会上,常州优势产业发展最新成果展上的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及生物医药等五大产业展示区,格外引人注目。

  今年以来,常州主要经济指标比较“好看”,1—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产值4767亿元,增长10.5%,年内增幅首次突破10%,完成财政收入增长近20%,这当中,担当“主力队员”的是五大产业,其占全市规模工业比重达61.2%,比2008年提升3.7个百分点;五大产业完成的投资占全市工业投入总量的61.8%。

  “‘调结构比保增长更重要’。痛下决心,转型发展五大高新技术产业,收获的不仅仅是数据。”常州市委书记范燕青说,围绕发展创新型经济,常州坚持“创新、发展、提高”,突出50项重点工程,将创新之力集中释放于产业,全面振兴五大产业,开出的是产业“动车组”,意在抢占未来制高点,赢得“危机后”区域发展的主动权。

  甩开“慢半拍”,抢乘现代产业快车

  向创新型经济转型,抢抓江苏发展的第三次机遇,常州人醒得早,起得更早,正上演“进行时”。

  “抢抓”缘于常州人的前所未有的危机感和紧迫感。

  常州是曾经的全国工业明星城市,纺织、机械、冶金、建材等传统产业蓬勃发展。但在以改革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为标志的苏南第二次机遇期慢了半拍。传统产业的调整、升级没有跟上,与周边地区形成了落差。

  落差,差在产业,“产业层次偏低,传统产业比重过大”。决策层认为,“走传统路径,再这样下去,即便将这些产业的产量翻一番,也只不过是GDP数字好看一些,但依然落后于人,常州的环境承载能力也不允许这样做。”跳出传统产业的发展思路,拓展新的经济增长点,转向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成为常州新策略。

  金融危机又给了常州一次“提速期”,弯道超越的机遇:加速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转变发展方式。今年,常州市委、市政府及时提出构建“5+1”现代产业体系,“5”即先进装备制造业、新能源产业、信息产业、新材料产业和生物技术及医药这五大产业,“1”即现代服务业。通过产业创新,既形成现实增长点,又抢占未来制高点。

  “创新驱动”一下点准了“穴位”。我省大力培育和发展新材料等六大新兴产业,常州要着力发展的产业与其踩在同一个“步点”上。市发改委人士说,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不是复原传统的增长方式,更不是另起炉灶,而是立足现有基础,发挥比较优势,扬长避短,瞄准高端,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战略既定,战术紧跟。今年以来,范燕青在多个场合强调,机遇十分明显,任务非常繁重,必须毫不松懈地抓好“六个抢”:抢两个市场、抢政策机遇、抢重点工程、抢三大资源、抢金融创新、抢创业环境,“在振兴五大产业、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上闯出一条新路来!”

  将创新的智慧集中释放于“产业森林”

  “毕创新之功于产业一役”,这是视“创新是最后、也是最大的机遇”的常州,将理性认识变为产业创新的真实写照。

  产业创新,依托的是科技创新,新科技革命。9月14日,在重点项目推进会上,范燕青神情严肃地告诫:向创新型经济转型,新科技革命是根本动力,常州必须牢牢抢占新科技革命和产学研合作的制高点,实现高新产业爆发性增长、裂变式发展。

  谋求制高点,亲近大校大院大所、掌握世界前沿科技动态成为显著标志,常州科教城抓住了先机,集聚起国内外一流科研院所资源。今年1—10月,科教城的研发和孵化用房面积近20万平方米,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72.9%;累计入驻中科院、北大等研发机构和企业192家,比去年的73家增加了263%;签约海归团队79个,同比增长4倍以上。这创新的因子正撒向产业的各个“角落”。

  创新之力释放,传统制造业正进入了新产业的产业链。新能源产业是常州着力打造的五大产业之一,一批传统制造企业凭创新拉长了新能源的产业链。华盛天龙公司与西安高校合作,从铸造业进入光伏设备制造行业,上半年单晶炉销售排全国第一,正在谋求成为全国光伏设备制造领域首家创业板上市公司。五大产业的产业链正“拉长增粗”。

  “政府不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却是体制机制创新的主体”。今年3月,常州召开振兴五大产业动员大会,出台了“三年行动计划”,到2011年,五大产业产值将在2008年的基础上翻一番,达到60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65%。全市制订出台了13个扶持政策和操作办法;市本级和各辖市区三年内安排总额达18亿元的“振兴五大产业行动计划”专项资金;实施高新技术产业“515”计划,发展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五大高新技术重点产业,培育输变电设备、高分子材料等15个高新技术产品群,实现高新技术产业新一轮倍增;梳理归并现有产业扶持政策,将政策资源集中投向五大产业的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力度是少有的”。

  从“一龙起舞”迈向“五子登科”

  创新沃土,长出五大产业。

  在9月28日的科洽会上,常州抛出200项、超百亿美元的招商项目“绣球”,五大产业项目占到130项,达54亿美元,五大产业在后危机时代正强劲发力。

  五大产业之首的现代装备制造业已“一龙起舞”。有规模以上企业1600多家,总量已达1570亿元,占五大产业52.80%,占整个工业的比重接近三分之一,今年1—8月,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份额超过40%。已经形成门类齐全、上下游配套的产业体系,综合实力位居全省前列,工程机械产业居全国第三位,农机产业销售收入占全国的1/10。常州已列入全国装备制造业主要城市。装备制造中,输变电设备制造一枝独秀,600多家企业已形成完整产业链,至2012年,全市输变电设备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销售将超千亿,常州正成为“中国输变电装备第一城”。

  9月27日,随着总投资6亿美元的光宝华东营运中心正式启用,标志着常州电子信息产业进入新的跃升期,五大产业开始“五子登科”。新兴产业规模化,常州确定,到2010年,新能源产业突破1000亿元,信息产业突破600亿元,新材料产业突破1200亿元,生物技术及医药产业突破300亿元。

  企业强则产业强,改变只有“狼群”、鲜有“老虎”的现状,常州大力度推出了“龙腾计划”,重点支持100家优质企业,壮大形成一批龙头企业,促进五大产业爆发式增长;“瞪羚计划”,培育一批快速成长的高科技“瞪羚企业”,优化五大产业质态;“梧桐树计划”,加快五大产业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到2010年,在孵科技企业超过3500家;“金凤凰计划”,加快引进创新创业人才;“产业航母计划”,加快产业集聚和产业链建设。

  建设百亿级企业俱乐部、千亿级产业大本营,五大产业正成为引领常州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创新号”产业“动车组”正风驰电掣!(金其雄 樊万朝 蔡炜 唐传虎 陈钢)

    ----- 侨乡传真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