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教授澄清:没说《常回家看看》歌词歧视女性——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武大教授澄清:没说《常回家看看》歌词歧视女性
2009年01月05日 15:37 来源:文汇报 发表评论

  快要过年了,《常回家看看》红红火火的旋律唱了十几年,还是很受欢迎。但最近传出了“专家批《常回家看看》歌词涉嫌歧视女性”的风波,这到底是专家“语不惊人死不休”,还是大众偏听偏信被“忽悠”?经本报记者调查,这又是一起以压缩智慧为代价的“学术炒作”。

  武汉大学罗萍教授喜欢听歌,她的录放机常常播放的是《常回家看看》。虽然她对这首歌的歌词有自己的看法,但仍然常听不厌。

  几天前,在武汉大学举办的“反性别歧视”研讨会上,以武汉大学妇女与性别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身份应邀出席的罗萍在发言中表示,《常回家看看》的歌词是“将传统性别角色固定化”:“妈妈准备了一些唠叨,爸爸张罗了一桌好饭”;“生活的烦恼跟妈妈说说,工作的事情向爸爸谈谈”;“哪怕给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唠叨”的是妈妈,应该“洗碗”的还是妈妈;“工作上事儿”跟爸爸谈谈,给爸爸“捶捶背揉揉腰”。这里传达的是:男人工作角色,女人生活角色;男人可以享受儿女们捶背揉腰,妈妈最好的享受是儿女来帮洗洗筷子刷刷碗。

  “歌词传播的是传统性别角色。”罗教授表示,“我并没有说歌词怀有性别歧视,也没有反感这首歌。就目前的主流文化,大家都没有觉察出来什么,只是我们搞性别研究的人敏感一些。”罗教授昨天接到本报记者电话时感到有些惊讶,不知道自己一次研讨会上的发言竟然引起网上如此议论。她表示:“在当时会议的语境下,我介绍我们开设的《社会性别与女性发展》课程,就是要教育学生用社会性别眼光看问题,看事物。”

  罗教授说,相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如车展中最常见的“香车美女”的展台,“香车”、“美女”都是男人的追求与男人的特权。“我只是在用性别视角分析问题,并不是说我反感什么,因为目前社会的现实是时时处处都会有性别歧视,你能都反感得了?”她还表示,希望歌词作者最好也要有社会性别眼光。

  误读也好,误传也罢,“涉嫌”歧视女性的《常回家看看》确实激起了人们对于当代女性角色的再度审视。有人认为专家学者是“过度敏感”,鸡蛋里挑骨头;也有人深有同感,对于固化在歌曲中的女性传统角色表示不满。遗憾的是,媒体只顾制造粗糙的“噱头”,掩盖了这个社会性别话题有趣、活泼与积极的一面,失去了一次将社会学识转化为大众常识的机会。

  上海社科院研究员包蕾萍在接受本报记者 采访时说:“《常回家看看》正是因为如实反映现实,才为大众所接受并传唱。歌里反映的内容谈不上歧视,但确有不平等。这种不平等是深层次的。”

  包蕾萍引用了最近出炉的《城市女性家庭压力调查》中一条曲线:中国大部分女性越接近中年,其性别角色越回归传统,并且在中年期之后承担着来自家庭和事业的双重压力。“上一辈的女性多数都是《常回家看看》里的‘妈妈’,认同传统的社会分工。但现在的社会是多元的,你可以唱这样的歌,也可以唱女性解放的歌。”(吴越)

    相关报道:武汉大学教授指《常回家看看》歌词有性别歧视
【编辑:吴歆
    更多社会新闻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