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经理论市 反弹不仅仅是中报行情——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证券频道

基金经理论市 反弹不仅仅是中报行情

2010年07月26日 10:14 来源:证券时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7月以来,随着上市公司半年报陆续披露,业绩大面积预增,A股展开绝地反击,近期更是走出六连阳。基金如何看待此次反弹?如何淘金中报行情大潮?本期圆桌论坛我们邀请富兰克林成长动力基金经理潘江、交银施罗德基金公司投资总监项廷锋和兴业全球基金公司副总经理杜昌勇参与本期话题讨论。

  证券时报记者:上证综指7月2日开始反弹,近日更是走出了六连阳,您如何看待此轮反弹?是否可以理解为中报行情就此展开?

  项廷锋:上证综指7月2日开始的反弹行情,源于多因素的综合作用,而非单一中报行情,仅用中报因素去解读,可能有失偏颇。本轮反弹行情与其说是中报行情,我们更倾向于说是一轮估值修复行情。从估值角度论,上证综指2300点,对应的沪深300指数滚动PE值、PB值分别为13倍、2倍左右,已与上证综指1664点对应的PE值、PB值基本相当,市场已严重超跌,具备展开一轮估值修复行情的基础。但市场具备的这个基础,与一轮估值修复行情的展开是两个概念,任何行情的展开都是需要促发因素的。我们认为此轮估值行情的展开最主要的促发因素有两个,一是上半年的经济数据,二是政策调整预期。

  潘江:我们在6月底就作出了市场将有所反弹的判断,并按照此思路做了基金投资。如果短期反弹过于强烈则会出现回调,不过整体反弹态势不会改变。反弹首先基于对于宏观经济的判断,6月份宏观经济数据公布之后,市场的加息预期大幅减弱,央行进一步紧缩流动性的预期降低。其次,农行的顺利上市也让市场的担忧缓解,从而让市场暂时处于一种平衡状态。此外,地产公司公布的数据表现要超出市场的预料,以万科为代表的房地产上市公司上半年的销售数据比预期要好出很多。

  证券时报记者:在本轮价值重估中,您最看好哪些行业、板块?原因是什么?

  潘江:截至6月30日,A股的静态市盈率水平是23倍,尚处于合理区域。我们比较看好大消费类行业,比如房地产、食品、饮料、零售、家电、旅游、医药等,同时比较看好工程机械、水泥。

  对于房地产行业,目前公布的数据显示,房地产企业的销售出现了“价跌量增”的现象,上半年整体业绩超过市场预期,未来存在一定的修正性机会。对于大消费类行业,短期估值优势已经不存在,下半年很难出现行业和板块性机会,相对看好的是商业连锁、信息服务、餐饮旅游等侧重消费服务的行业。同时,有些医药股经过6月底的深度调整,目前已具备了投资价值。而对于工程机械、家电、零售、水泥等行业,随着房地产市场的恢复,这类相关产业也会有所表现。加上政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西部开发政策实施,工程机械、水泥等行业必将得到较大发展。

  杜昌勇:从风险收益的对比上看,目前市场中大盘蓝筹更具吸引力。长期看我们依然看好医药行业,短期估值略偏贵。

  证券时报记者:虽然不少公司业绩预增,但也有部分个股业绩欠佳,如何规避部分公司中报业绩下调的风险?

  项廷锋:交银施罗德针对经济的转型、市场的变革,在研究方法上,做了重大的调整,进一步强化了个股的深度研究,要求研究员对公司股票池内的个股,进行包括3年盈利预测在内的深度研究、动态跟踪,及时解读行业、个股基本面的重大变化。投研平台通过深度研究重点推荐、信息沟通组织模式调整、中期业绩预报等制度或流程,加强了对包括中报业绩预增、预减在内的各种形式的风险管理。

  潘江:我们只有加强对上市公司的调研,尽量不碰业绩下滑预期明显的上市公司。

  证券时报记者:有观点认为,“中国经济迎来十年之痒,未来数年难有大牛市”,您如何判断?下半年A股市场会如何演绎?

  项廷锋:我们不认同“中国经济迎来十年之痒,未来数年难有大牛市”的观点。中国经济未来10年,按目前最悲观的看法,也就是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其增速将从过去30年的9%—10%,降至6%-7%,延续的仍然是一种高增长态势,我们认为在这样的经济体是存在演绎大牛市行情的基础的。我们以后可能很难看到半年、一年翻一番或几番的个股或行情,但我们一定能看到几年翻一番或几番的个股或行情,我们认为这仍然是“大牛市”。

  潘江:下半年市场出现快速大幅反弹的概率不大。但由于前期市场整体出现恐慌抛售,其中必然存在错杀,因此具有确定业绩增长空间、与政府调控政策相关性较小的行业以及受政府产业支持的行业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将有望战胜市场表现。

  杜昌勇:个人认为市场将依然处于震荡之中。在目前点位对大盘不要太悲观,但应关注大小公司股价结构的不合理现象,大部分的小股票还是偏贵。指望市场近期再出现2006—2007的大行情的可能性极小,但经历充分调整的市场,应该会有一定幅度的反弹。(张哲)

参与互动(0)
【编辑:王文举】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