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证券频道

上市公司创始人“地价”套现不只是个人行为

2011年09月22日 09:38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在众多创业家们纷纷选择减持套现的当下,造富运动最后实现价值的动作——减持套现再一次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单纯因个人理财需要而减持有何不可?”——当有投资者提出应保障投资者利益进一步限制股东尤其是内部人士的减持行为时,更多的投行人士站在了实业家这一边。“人家办企业就是为了提高生活水平,通过减持兑现工作成果,无可厚非。”有券商人士如此力挺实业家们的减持权力。

  但是问题的关键是:作为上市公司的高管、发起人,甚至创始人,为何要在股价暴跌的当下能如此舍得地“地价”套现,甚或拉低股价,影响到其他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频频发出的减持计划其实也应该让投资者意识到,资本市场不仅具有融资功能,同时也承担着为前期投资者提供退出渠道的功能。如何让前期投资者,包括公司的创始人、高管更加高效地实现投资回报,同时不侵害其他公众股东利益,恐怕也将成为中国的资本市场需要研究的议题。

  从这个角度来说,一边是新上市公司的大幅度超募,上市公司苦于超募资金无处应用而四处洽谈项目,高成本投资;另一边则是原股东迫不及待的减持需求,却缺乏一个更加便捷的兑现渠道,A股市场似乎应该尽快引入存量发行机制,以解决这种错位的供需关系。

  存量发行有两种主要情形:一是股票首次公开发行(IPO)中的存量发行,即在公司IPO时,老股东对外公开出售一部分股份;二是公司上市后的存量发行,即在公司上市后,公司老股东通过一定的方式减持全部或部分股份。

  存量发行可以解决目前A股市场的很多问题:如可以避免发行过多新股造成募集资金过多,同时有助于增加新股上市首日股票供应量,降低市场炒作因素,消除新股发行中的“三高”(高发行价、高市盈率、高募资额)现象;还可以减少证券市场里面的大量限售股的存在,减轻未来资本市场所面临的大股东的集体套现行为;另外也让一些减持意愿较强的股东以时间换空间,使其快速获得相应的投资收益,对于激励创业者来说也将是一种良好的激励机制。

  而目前缺乏存量发行机制的A股市场,简单粗暴地将资源配置和投资退出两个功能完全绑定,使它们互为因果,让公众投资者与发行人投资者更像是站在了博弈的对立面。

  更可怕的是,目前来看,通过推动公司上市,实现投资增值后减持兑现是众多拟上市公司包括创业者在内的投资者实现投资回报的唯一渠道。这也就造成了一些对资金需求量不迫切,甚至没有募资需求的公司也在走上市圈钱之路,为了实现原股东的投资收益而募资。据中国证券报记者统计,抛出大幅度减持计划的公司中,其中不少上市前的资产负债率都在50%-60%之间,其通过公募股权筹集资金的迫切性并不高,其中嘉应制药在上市之前的资产负债率更只有24.05%。

  可喜的是,存量发行已经进入了政策制定者的视野。证监会主席助理朱从玖今年年初曾对外表示,在新股发行制度经历两轮改革后,包括存量发行和优化询价机制的课题已经进入了证监会的视野。 记者 李若馨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王安宁】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