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证券频道

经济减速忧虑升温 震荡筑底基调不变

2011年11月24日 10:20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上周在内外不确定性不断增强的背景下,A股反弹戛然而止。本周大盘跌幅有所收窄,但市场谨慎情绪却始终占据上风,股指呈现缩量震荡整理走势。尽管多方于2400点一线数次组织顽强抵抗,但周三受11月汇丰PMI初值大幅低于预期影响,2400点防线终告失手。与此同时,盘中热点乏善可陈,且热点轮换速度不断加快,其持续性也普遍较差,把握难度不断加大,这也使得市场人气不断下降。预计随着政策放松预期效应减弱,市场对经济下行忧虑的再度升温,股指或再次转入震荡筑底过程。

  内忧外患压制A股

  始自10月下旬的这波反弹过程中,内外两方面因素是促发股指强劲反弹的主要动力。一方面,欧债危机在欧盟各国的干预下暂时迎来喘息之机,市场情绪由前期的极度悲观开始得到一定的修正;另一方面,国内政策微调预期不断增强,且市场对于政策利好的期望也在不断提升,市场情绪逐渐趋于乐观,即使是对于微小的利好信号,市场也给予了非常乐观的解读,如央票利率下行引发降息预期,M2统计口径调整引发降存准率的预期。然而,过分的乐观解读过后,实质性的政策却迟迟未能出台,市场所广泛预期的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举措始终未能兑现,而浙江省部分农信社降低存准率的消息依然属于定向宽松的范畴,这使得市场观望情绪渐浓。

  与此同时,内外的不确定性因素却在不断增加。从外围市场上看,欧债危机的解决不仅未能展现曙光,相反,继西班牙、意大利之后,法国也又可能卷入欧债漩涡,尤其是标普“计划在三周内更新全球30家最大银行的债信评级”之后,市场再次拉响警报,法国“AAA”评级面临较大威胁,历时两年的主权债务危机或逐渐进入高危阶段。无独有偶,近期并不受众人关注的美债危机又开始逐渐浮出水面,随着周一美国国会两党减赤谈判失败,市场对于美国债务问题的关注再度升温,如果国会两党迟迟不能达成协议,就意味着美国将在2013年启动自动削减赤字机制,而这将较大程度上影响到美国的国防民生,并对美国经济复苏产生深远影响。政党纷争延缓危机解决速度,这也成为了2011年黑天鹅事件频发背景下促使市场情绪日趋悲观的重要因素。

  除此之外,市场对国内经济基本面的担忧在地产降价潮促发下也再度抬头。自10月以来,由一线城市开始引发的地产促销降价潮开始不断扩散,二、三线城市降价潮逐渐呈燎原之势,尽管地产大幅降价一度引发地产调控放松的良好预期,但管理层的表态及举措让投资者开始逐渐认识到,地产调控短期难以放松。然而,在房地产价格持续下降的情况下,成交量却未能显著提升,因此未来地产投资继续快速下滑已事成必然,而地产投资相关的一系列上下游产业链板块都将因此而受到严重影响,这从近期钢铁价格的不断下移可见一斑,其对实体经济的冲击也将逐渐体现。日前,世行及中国社科院已先后下调2012年国内GDP增速至8.4%,基本面风险加之可能导致的银行坏账风险担忧将不断对A股形成负面干扰。

  震荡筑底难以避免

  尽管年内CPI局势趋于可控已成必然,但在近期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加剧的背景下,对通胀局势的反复管理层仍将保持相应警惕。这意味着尽管短期来看稳增长的政策地位或有所提升,但控通胀仍难以完全走下政策调控的舞台。因此,市场广为期待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可能只会明确政策微调信号,而不太可能出台更多令市场为之振奋的消息。与此同时,对国内经济下行的忧虑却再度升温,昨日汇丰公布的11月份制造业PMI指数初值只有48,再度回到荣枯分界线50以下。预计今年第四季度至明年一季度,经济下滑程度或超预期,而当前市场的预期似乎略显乐观。可见,尽管政策微调的信号正在不断兑现,但其边际效应在不断递减,而随着经济形势的演变,对上市公司盈利下滑的忧虑将逐步占据上风。

  总体而言,前期超跌反弹的修复性行情无疑已告一段落,而由银行、房地产及周期性品种估值不断下移为标志的股指弱势探底走势短期仍将继续延续。短期创业板的强势也不能遮掩其盈利继续下滑的风险,下一阶段股指将再度转入探底与筑底的过程,市场资金或再度流向防御性品种,譬如食品饮料、医药生物以及商贸零售、餐饮旅游等。因此,建议投资者控制仓位,对概念性个股宜逢高兑现,适当关注食品饮料、旅游及商贸零售等防御性品种机会。  □南京证券 周旭 温丽君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王安宁】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