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台湾新闻

台东少数民族部落传奇:为漂流木插上翅膀

2011年09月22日 10:59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台湾百姓故事:为漂流木插上翅膀——台东少数民族部落传奇人之三

  台东都兰部落的阿美人有一个传说,祖先会为客死他乡的亡灵插上一对翅膀,让族人的灵魂不管天高路远、山海相隔都能够飞回故乡安息。

  在台东都兰糖厂改建成的艺文特区“都兰·那边”,我见到阿美人木雕家希巨·苏飞的作品。最震撼的是一组名为“回家的路”、肋下生双翼的老兵塑像。

  这组塑像的灵感起源来自阿美的古老神话。希巨·苏飞告诉记者,1946年前后,都兰部落阿美人有近60人正届巴格隆嗳(阿美人的成年礼)的年龄,就被骗到大陆打国共内战。开放台籍老兵返乡后,有十多位族人回到家乡,更多的人则留在大陆,许多人战死沙场,许多人再无音讯。

  阿美是台湾少数民族中的一支族群,分布于台湾台东县、花莲县和屏东县境内,总人口约18万,是台湾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支。

  听老前辈们谈起过往,希巨·苏飞决定要唤起人们重视这被遗忘的历史。他和台湾导演汤湘竹在两岸各地搜寻当年的阿美老兵访谈,留下珍贵的口述历史纪录片。

  阿美人男性年满13岁就送入少年会所集训,每3年通过一次体能试验,才晋升更高一级的年龄阶级,但希巨·苏飞采访的这些老兵的人生中绝大部分岁月已经错过进阶。

  他们的黄金岁月中错过的还有阿美盛大的丰年祭、播种祭、捕鱼祭和海祭;渐渐淡出记忆的还有阿美古调、甚至语言。采访过程中,这些老兵言及此数度哽咽。

  “我去采访、记录他们的故事,是希望他们知道,有人记得他们的眼泪。”希巨·苏飞说,他在作品中为老兵们安上翅膀,寓意那些当年战死沙场或客死他乡的族人可以依循祖灵的烟,找到回家的路。

  但希巨·苏飞的作品中不仅仅有伤痛和哀悼,还有和解和希望。作品中有一座坟,雕刻着头像,一只翅膀从坟中拔地而起。他说,在参访大陆的一个老兵墓园时突然想到,也许其中葬下的也有当年国民党的士兵。

  他期待昔日的对手九泉之下相遇能够一笑泯恩仇,旧日的战争能让人珍视今天的和平。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希巨·苏飞作品原料几乎都是海边捡来的漂流木。他表示,台湾主管部门规定,如果一个月内没有清理干净的漂流木,就可以开放民众去捡。运气好能捡到桧木,差一点是榉木。

  把木头捡回来清理干净,用电锯刻出模型再进行雕琢,希巨·苏飞完成一件作品至少要一周时间。他偏爱直接呈现链锯的痕迹,较少注重工艺的细致、打磨、修饰,因为古朴粗糙的质感往往更能传递感情。

  希巨·苏飞打算完成20个“回家的路”的塑像,但是大量创作时间被做桌椅占用。

  “我的一些雕像放在这里十几年了也没人买,做桌子能卖3万元(新台币,下同),椅子能卖5000块。”希巨·苏飞表示,做桌椅做久了真的很烦,因为不是自己想要做的事,但还要顾生活。

  和大部分少数民族青年纷纷奔往大都市不同,希巨·苏飞从28岁起就选择留在部落。一晃十几年过去了,他在创作木雕之余,还发掘废弃的糖厂为“都兰红糖文化艺术馆”,邀请艺术同好在此创作;创办“都兰山剧团”,用戏剧表演的方式传递阿美人的民族文化。

  在网络上点击率颇高的有希巨·苏飞演唱的一首名叫《WU BI TA》(阿美语,意为等待)的歌。歌中唱到:“一个诗人的传说,一个艺术家的梦。”

  为漂流木插上翅膀,让他们放飞历史的伤痛,迎接明天的曙光,正是艺术家希巨·苏飞的梦。(记者 李寒芳 孟娜)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李伦】
    ----- 台湾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