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场晚会在台首演 艺惊四座——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台湾新闻
    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场晚会在台首演 艺惊四座
2009年11月08日 00:4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社台北十一月七日电 题: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场晚会“登台”首演 艺惊四座

  中新社记者 黄少华 李佳佳

  “国风――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场晚会”七日晚在台北市中山堂进行首场演出,十二个具独特艺术性和代表性的传统音乐、戏曲和舞蹈项目轮番登台。台湾观众饱享一场民族文化的飨宴,掌声、欢呼声不断。

  作为两岸恢复往来二十多年来规模最大、等级最高、意义最为不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盛会,中华文化联谊会此次组派了大陆十多个省、自治区的七名“国家级传承人”和一百四十多名民间艺术家来台演出,阵容壮盛。

  晚会中,朝鲜族农乐舞《丰收乐》率先上场。这种集音乐、舞蹈、演唱于一体的综合性民族民间艺术,以活泼优雅的舞姿、欢快舒畅的节奏,顿时感染了观众,大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金明春将长达三十三公尺的象帽彩带舞得如长虹横空,风车般飞转。

  老艺术家拨动唐代七弦琴演奏的古曲《流水》、九名贵州农村中小学生模拟鸟叫虫鸣等大自然之音合唱独特的侗族大歌《蝉之歌》、王爱民等演唱的土家族长阳山歌《花咚咚姐》、苗族芦笙舞《滚山珠》、张喜民等演出的华阴老腔《太阳圆月亮弯都在天上》,以及李怀秀、李怀福姐弟演唱的彝族海菜腔《金鸟银鸟飞起来》,乌斯曼•玉苏因•亚亚、新疆木卡姆艺术团、喀什地区农民联合演出的《维吾尔木卡姆》,沈丰英、俞九林等演出的昆曲《牡丹亭•惊梦》等接续登场。

  王建生和福建泉州木偶剧团表演的提线木偶《元宵乐》,让全场由衷地鼓掌、叫好了八次。这一流行于闽南语系地区的古老珍稀戏种,以独有的音乐“傀儡调”、独具匠心的雕刻和诙谐生动、惟妙惟肖的表演,深深俘获了观众的心。安达组合等表演的蒙古族长调民歌《褐色的鹰》、蒙古族呼麦《安达情》,歌声高亢豪放,琴声或悠扬绵长或密匝得让人透不过气来。七十八岁的老艺人尼玛,领舞西藏山南昌果卓舞《雅砻春潮》,以精湛的演技和老当益壮的气势,令观众叫绝。

  十二个节目有七项已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其余也是大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对日常生活的摹写,有对民族传说的演绎,有对爱情的讴歌,有对丰收、节日的欢庆,展示了大陆不同民族、不同地域原汁原味的传统艺术,也展现了中华各民族、各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多姿多彩的面貌。

  演出结束,全场观众起立长时间鼓掌。多位文化界人士纷纷走到参与主办晚会的台湾沈春池文教基金会秘书长陈春霖面前,直说“太精彩了”。剧场门口的有关音像摊位前,也排起长龙。

  据悉,“国风晚会”除七、八两日在台北市中山堂演出外,还将在台北县和台中县、市各演出一场。

    ----- 台湾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