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媒关注当局"文化遗弃罪":为何不愿留在台湾?——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台湾新闻
    台媒关注当局"文化遗弃罪":为何不愿留在台湾?
2009年11月04日 10: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资料图:2007年2月6日,“柏杨捐赠文献文物入藏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陈建功(右)代表文学馆现场接受了捐赠的《柏杨版资治通鉴》。 中新社发 廖文静 摄

版权声明:凡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中新网11月4日电 台湾《中国时报》今日刊发文章关注到一些两岸文化现象,文章提出疑问:为什么这么多作家选择将手稿文物捐给对岸的文学馆机构,却不愿意留在台湾?

  今年十月,为海内外127位台湾文学家拍摄全套“台湾作家录像传记影音数据”的作家暨摄影家王璞,将这套400多张光盘捐给北京的中国现代文学馆。前辈诗人钟鼎文则将整批文物送家乡安徽大学,该校因此成立专门研究室。

  在此之前,已故作家柏杨将毕生著作、手稿捐赠给中国现代文学馆。散文家琦君夫婿李唐基表示,将依照琦君遗愿,几年内将骨灰及遗物送回她的温州老家,典藏于温州“琦君文学馆”。而作家林海音在北京童年旧居也被完善保留。

  “太多台湾文学宝藏长期未受到适当重视与保护,我们将永远失去诠释权与拥有权。”台湾《文讯》总编辑封德屏表示,获得许多老作家信任的《文讯》,长年收藏大量作家捐赠著作文物,却苦无地方展示,“总不能每次海外学者、作家来,只带他们去参观诚品书店,台湾作家的资产不只在那里啊!”

  台湾文学发展基金会3日与《文讯》杂志发起“土地如何文学?文学如何土地”系列座谈中,台湾逐渐流失作家文物手稿等议题引发讨论。

  台湾难以留住这些文学资产,首先在于当局的漠视,台湾不论在空间或经费上,都无法大量为作家成立个人文学馆或研究中心。

  封德屏透露,北京的中国现代文学馆会用感情召唤,希望大陆出生的台湾作家将文物归返故乡。加上他们有大量资源,可在故乡为作家成立个人纪念馆,中国现代文学馆更大手笔为作家成立研究中心,让文物成为活化的研究资源。

   四年前,已故作家林海音在北京的童年旧居被完整保留,让林海音的子女非常感动。据称因此林海音子女原本属意将母亲手稿文物捐赠大陆,但林海音影响台湾文坛甚巨,台湾文学馆努力争取,才成功留住这批珍贵文物。

  曾任高雄文化局长的作家路寒袖,对作家文物外流感到沉痛。他也以日本许多作家纪念馆为例,虽然营运辛苦,但仍要继续下去,且发展现代化经营,“文学馆不能只是作家收容所,还应该是作家交流平台,或结合在地观光发展。”他也坦言,除了当局的漠视,管理文学馆的人才阙如,也是问题。

  作家张晓风则批评当局犯了“文化遗弃罪”,“我们自外于自己的文化,令人遗憾。”文史工作者庄永明认为,如果重视城市的记忆,正可透过文学资产的保存,唤醒对土地历史的认知。

  小说家骆以军认为,台湾文学历史纵深及创作经验,都是非常特殊的,当局应该有心将台湾建立为两岸四地的华文文学重镇。

    ----- 台湾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