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国民党老兵的三十五年“回乡路”——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台湾新闻
    通讯:国民党老兵的三十五年“回乡路”
2009年12月09日 16:3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宁波12月9日电 题:国民党老兵的三十五年“回乡路”

          作者 沈文剑

  八十五岁,本为迟暮之年,台湾“归来”的国民党老兵朱文利却杳无老态:思维清晰,声亮如洪。朱先生说,子女孝顺,过得舒心,精神自然好些。回想昔日“回乡路”,遥遥三十余载,他感慨“天伦之乐”来得太不易。

  五十九年前被“拉兵”到台湾

  “我刚从田里回来,迎面走来几个陌生人,请我帮忙搬下东西。”朱老对“拉兵”场景记忆犹新,善良的他欣然应允。孰不知,这一去竟要背井离乡三十余载。身在异乡,每日牵挂,每日痛苦。无奈两岸当时现状,一家人只能隔海相望。

  当年,解放军以“秋风扫落叶”之势,迅速解放中国大陆,但舟山群岛仍处在国民党控制下。直到一九五0年,国民党见“大势已去”,才决定从舟山撤退。那时,中国历史上经常出现的“拉兵”发生在了朱文利身上。

  被“拉走” 时,朱文利已二十六岁,上有老母,下有妻儿。从此,台湾海峡把一家人彻底隔开。

  十三年戎伍之旅,一直想家

  穿上军装,扛起大枪,朱文利几乎走过整个台湾。

  “运兵船抵达基隆后,我们随即开往台北。”他回忆说,自己一点不想当兵,但毫无应对之策。台北、小金门、大金门,再到台湾本岛,朱文利所在的部队不断换防驻地,他也只能跟着走。

  朱先生读过私塾,识些字,这成为他的优势。“领导”让他做文书,相对清闲些。“长官还说,以后送我读军校,将来当军官。”朱文利一心想着亲人,视此般“悬赏”如“无物”。

  想方设法联系“家”成为他那时的“中心任务”。无奈,条件不允许,他只能把思念的苦水吞在肚子里。

  十三年戎伍之旅,他便此般消磨:扛着枪,却想着远方的面庞。

  六十岁“借道还乡”

  朱文利没让岁月蹉跎。在香港亲戚的牵线下,他发出一封家书。焦急等待中,“鸡毛信”姗姗来到:母亲健在、妻儿健康。他顿时感觉成为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无奈大形势还没变,返乡计划迟迟看不到希望。不过,他不放弃。“从大陆过来的人,很多都再婚了。”朱文利没那个念头,“我妻儿都有,我一定要回去,落叶总要归根嘛!”

  退伍已逾二十年,思念又积攒了二十年。他在等待机会,并常梦到回乡看母亲、爱老婆、疼孩子的情境。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他已到“耳顺”之年。原应秉持“顺其自然”心态过日子,他却有番大动作:借道还乡,与宿命搏一搏。

  台湾、泰国、香港,他离亲人只一步之遥。广州、上海、舟山,离别故乡三十五载,朱文利回来了。

  朱文利曾说,自己“壮年离家老大还”、“乡音未改鬓毛衰”。如今,他已步入耄耋之年,只想好好享受来之不易的“天伦之乐”。不过,他没有忘记台湾的朋友们,常邀请他们到大陆来走走。(完)

    ----- 台湾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