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体育新闻

综述:盘点第九届民族运动会趣味竞赛项目

2011年09月13日 14:1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网贵阳9月13日电 题:盘点第九届民族运动会趣味竞赛项目

  记者 张伟

  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于9月10日至18日在贵阳举行,期间将有6000多名运动员参与16个竞赛项目和188个表演项目的角逐。

  第九届民族运动会竞赛项目包括,花炮、珍珠球、木球、蹴球、毽球等16个项目,其中押加、独竹漂、板鞋竞速、高脚竞速、蹴球等项目成为人们最为关注的项目。

  押加两个人的拔河

  又称“大象拔河”,是藏族人民喜爱的一项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已有百年历史。

  在藏区,一到节假日,各地都举行押加比赛。平日农牧闲暇时,在牧场上、在田间,人们就以游戏的形式练习和比赛。比赛所用场地为长方形,宽2米,长9米。两名运动员将一条长绸布带做成的圆环分别套于颈部(带子从两腿间通过),四肢着地并背向对方,向自己的前进方向用力,以一方将置于两者之间的坠条拉过自己一侧的决胜线为胜利。

  四川代表团的藏族运动员多吉仁真告诉记者:“我本身是一个农民,这是我第一次参加比赛。这次参加比赛很高兴,我很喜欢押加。我们那里过年的时候就会玩押加,每年都有。”

  独竹漂“水上芭蕾舞”

  独竹漂是本届民族运动会的新增运动项目。发源于贵州赤水河流域,原是当地人的水上交通方式,后来逐渐发展为少数民族的娱乐、比赛项目。它要求运动员脚踏直径约20厘米、漂流在水面上的单棵楠竹,手执一根细竹竿为“桨”,左右点水、保持平衡、破浪前进,以耗时最少者为胜。“赤水独竹漂”被列入贵州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比赛中,运动员赤脚踏在单棵楠竹或形似材料(即竹漂)上,依靠手里一根细竹竿(即划竿)为桨漂渡于水上,表现“乘风破浪”、倒退、转身、绕弯、换竿等绝技,颇有水上芭蕾舞之妙。

  作为贵州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独竹漂项目的四个一等奖都被东道主摘走。贵州独竹漂项目负责人杨子说:“独竹漂是贵州的强项,因为我们太强了,加之参赛人数少,项目难以全面普及,未来的生存空间很狭窄,在第十届民族运动会中,不知道独竹漂是否还存在。”

  板鞋竞速团队精神最可贵

  板鞋竞速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中较为盛行。由多名运动员一起将足套在同一双板鞋上比谁跑得快。

  相传在明代,外敌侵扰我国沿海地带,为步调一致,3名士兵穿上一幅长板鞋练习。后来一些壮族群众模仿这种练兵方法,开展3人板鞋竞技活动自娱自乐,挖掘出这项民间体育活动。

  现场观战的贵阳花溪区乡镇小学教师朱丹对于这种运动颇感兴趣,她说:“这种运动最能体现团队合作意识,而且又非常适合大众,回去后我会让的学生们尝试玩一下这些运动。”

  高脚竞速与百米选手媲美

  高脚竞速俗称“高腿马”,又称“竹马”,相传以前由于浅水河流较多,在雨季或过浅水河时人们为了不湿鞋,而以此作为代步的工具,深受土家族百姓喜爱。

  高脚竞速是由运动员双手各持一杆,同时脚踩杆上的脚踏蹬,在田径场上进行的比赛。此项目极其讲究自身的平衡和奔跑速度的协调,稍不留神,就会从高腿马上掉下来。高水平的运动员速度十分惊人,百米成绩能达到12秒内,可与短跑运动员媲美。

  获得高脚竞速男子100米一等奖的湖北土家族选手唐登发说:“高脚竞速的技巧是自己摸索出来的,每个人的习惯都不一样,协调能力很重要。我制胜的关键就是自己做的“竹马”,我的

  “竹马”是量身定做的,已经用了五年了,第八届民族运动会那次就已经用它了。这个竹马目前是很先进的,更适合我身体的发挥,能把我的潜能发挥到极致。”

  蹴球用脚打弹子

  蹴球起源于清代的“踢石球”,是我国古代蹴鞠运动的一种形式。形象说来,有点类似小朋友蹲在地上玩的打弹珠游戏,只不过竞赛方式是用脚蹴而不是用手弹。

  蹴球的比赛场地为边长10米的正方形平坦场地,比赛方法是脚跟着地,脚掌触球,用力向前蹴球或挤压球。依据所蹴之球碰击对方或本方球的情况计算得分。

  在混合双蹴比赛中八场全胜获一等奖的海南1队的土家族选手吕金花:“这是我第二次参加民族运动会,上一届发挥的比较好夺得了第一名。蹴球比赛主要看临场发挥和队员的心里素质。”(完)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齐彬】
    ----- 体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