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体育新闻

记者观察:民族传统体育需要灵魂支撑

2011年09月16日 22:2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网9月16日电 题:记者观察:民族传统体育需要灵魂支撑

  杜再江 中新网记者 张伟

  9月16日,距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闭幕式只有2天的时间。本届运动会中,不管是重在力量与技巧的竞赛项目还是重在审美与意境的表演项目,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热闹”成为本届运动会淡化“金牌意识”后最直接的体现,有媒体评论说这才是一届真正意义上的“民族运动会”,因为人们不再为争夺金牌而斤斤计较,而是在纯粹的享受运动带来的欢乐,这或许就是我们一直在寻找的民族传统体育的“灵魂”。

  本届运动会期间,主办方专门组织了对获得民族体育论文征集优秀奖的颁奖,来自给内的多位专家学者就民族体育在社会转型期的传承和发展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研讨。与会专家认为,在剧烈变革的今天,民族传统体育不断在舞台边缘和中央之间徘徊。曾经“金牌意识”主宰的民族运动会脱离了传统文化氛围、脱离了大众,也失去了民族传统体育的“灵魂”。

  灵魂是什么?灵魂是一种生命,它是事物中起主导和决定作用的因素。民族体育的发展需要有“魂”。长期从事民族体育研究的衡阳师范学院教师田海军用“经济发展羽翼下的文化躯壳”来形容部分民族体育项目的生存现状,他说,党和政府重视民族体育工作,但广大民族体育工作者在推动民族体育发展时,不能只注重文化的依存形式,而忽略民族本质文化的自然基础和人文基础,否则,民族文化的基因就会突变或者丢失,民族文化就会灭绝,民族体育文化作为传承民族文化的形式也将不复存在。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的体育学专家经过整理,惊讶地发现:中国民间保存着1000多个传统体育项目,其数量堪称世界之最,而其中有700多个体育项目来源于55个少数民族。当中国已发展成为奥林匹克运动的大国时,体育专家在源远流长的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中找到了原生性的本土体育资源和体育精神。然而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和社会发展的转型,民族体育的发展同样面临着严峻的形式。贵州财经学院教师何小红等人在调查中就发现,民族体育十分丰富的水族,由于现代科技、外来文化和西方体育等的强烈冲击,使许多水族传统体育项目已经失传或正处于失传的边缘。而新疆早些时候有约600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今只留下278项。

  而在本届民族运动会的众多表演项目中,记者发现有部分节目已经很难在少数民族的现实生活中找到它的原型,艺术性、娱乐性更加突出,而民族传统体育最为根本的“民族性”却在悄然淡化。假以时日,当这类节目越来越多之时,或许民族传统体育就会走入死角。

  让人可喜的是,部分民族传统体育正走出狭隘的民族地域,走进寻常百姓的全民健身生活。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将摆手舞、板凳龙、竹龄球等民族体育项目列入全民健身计划,参加活动的规模常有10万人之多。而在云南省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城乡共有陀螺场地216块,县城的几十块场地从早到晚都有人打陀螺,几个用打陀螺运动战胜了疾病的老人成了推广陀螺项目的活广告,打陀螺已成为当地名副其实的全民健身项目。

  这些成功的案例绝非偶然,它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指明了一条可以参考和借鉴的路径。竞赛项目如此,表演项目亦然。艺术高于生活,但艺术不是无源之水,同样需要汲取养分。对于植根于各民族生活的民族传统体育更是如此。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在当下机遇好,但问题同样不少。西方体育的孕育和发展,最初也是从古希腊文化中逐渐演变而来。因此,保护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不仅是简单的记录、保存和开发历史资源和传统文化,更是一种民族精神的开掘与演进。(完)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谢宏钰】
    ----- 体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