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足兵役找个理由就躲? “泡病号”竟成潜规则——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体育新闻
    国足兵役找个理由就躲? “泡病号”竟成潜规则
2009年09月08日 14:19 来源:辽宁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9月9日,“高四期”国家队将在哈尔滨与塞内加尔队热身一场。赛前最令人感兴趣的声音不是来自国足主帅高洪波,而是来自国足高层的那句“国内几名当打球员均以各种托词婉拒国足的征召”。中国足球真是有趣,过去是不想当国脚的球员不是好球员,现在是好球员不愿意当国脚,全都乱了套。

  伤病是最好的拒绝征召理由

  在每次集训之前,中国足协方面都会事先通过电话与一些球员沟通,其中包括前几届国家队招募的国脚以及在联赛中有过突出表现的球员。可意外接二连三出现,不少球员居然婉拒了国家队的邀请,这也使得国家队颇为尴尬。

  在最近两期国家队集训当中,一些声称自己有伤的球员在联赛中依然很生猛,没有一丝受伤的迹象。

  众所周知,在以往国足战绩不好时,曾有这样的传言,队员都不希望入选国家队,踢不好比赛挨骂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如果在国家队受伤,回到俱乐部几场比赛不能打,队员就损失不少钱,而国脚往往都是俱乐部的核心,几场比赛不打,俱乐部在联赛中成绩就会下滑,这也是俱乐部不愿意看到的。这样就出现了队员不愿入选国家队,入选了只要能保护自己不受伤、出工不出力的恶性循环。

  到国家队要做好吃苦的准备

  拒绝国家队征召,当然不是中国足球的特例。在欧洲各国,这种现象屡见不鲜,由于年龄的增加,竞技状态的下滑,在国家队不再是不可或缺的人物,但在俱乐部中还扮演重要角色,在看不见国家队出成绩的时候,他们选在国家队的退役专心在俱乐部踢比赛。而在中国却存在着与之相反的境况,当打之年却因为各种条件不去国家队比赛,而是享受自己的生活。

  2009年开始,由于国家队投资预算缩减,训练条件“艰苦”,集训基本都是在香河基地,像前几年那样大规模欧美拉练的机会减少了,与强队过招的比赛也凤毛麟角,特别从最近几期国家队的训练安排和比赛计划来看,一些球员也认定这是在选拔新人,他们不愿意参加“选秀”。有消息说,现在有的球员和国家队谈条件。据说,国足领导和一名球员商量去国家队集训的事,结果这名球员拒绝的理由很荒唐,他先说了第一个问题,“我去了又不是主力,去了给别人当替补,当配角,去干吗啊? ”第二个问题更离谱,“我在俱乐部每天睡到自然醒,中午穿着拖鞋就去吃饭了,在国家队行吗?你们能同意吗?所以我还是别去了。 ”

  看来,不是国足拒绝“好球员”入队,而是人家不愿来,如果真是如此,这些离不开享乐主义的“好球员”可真有点无耻了,不来就不来吧。

  到国家队泡病号是潜规则

  其实,历届国家队,在集训中都发生过某些球员“小病大养”或消极训练的事。有媒体报道过,哈恩掌管国家队的一次集训中,众多球员称病休息。当时哈恩甚至连一场对抗赛都无法安排,集训变成了天天恢复调整。解散前,憋了一肚子火的哈恩向众国脚扔下一句硬邦邦的警告:以后要是谁伤没好利索就不要来了,国家队不是疗养院!

  远在米卢时期,就流传着被很多媒体热炒的“曲圣卿悬案”。米卢上任之后,多次召前辽足著名球员曲圣卿入国家队,但曲圣卿一而再再而三地托伤缺席国家队集训。但让米卢大为恼火的是,曲圣卿前脚在国家队托伤,后脚就在联赛中频频进球。曲圣卿悬案其实现在已经解密了,他因不敢确定自己是否能在国家队打上绝对主力才托伤缺席。

  作为管理者的中国足协对国脚 “泡病号”不是没有采取过针对性的措施,在2003年11月,中国足协在对外颁布的《关于国家队及队员参加联赛的若干规定》中,就对国脚“诈伤”不参加国家队集训比赛的行径制定了严厉的处罚规则。 《规定》要求:国脚因为伤病不能参加国家队集训和比赛的,在集训结束后两周之内不得参加俱乐部比赛,有医院诊断书和国家队书面同意病假的除外。但从规定执行效果来看,基本属于白纸一张。

  为国效力签协议丑话说前头

  为国效力还要签署协议,其实这并不是什么新闻。NBA和美国男篮就是先把丑话说在前头,以詹姆斯为例,他就存在和国家队的约定,要帮助美国征战多少场比赛后,才能有理由不参加国家的征调。在足球方面也有这样签署的协议,欧文在为国效力期间受伤,最终经过纽卡斯尔的上诉,英格兰足总也支付了欧文的一部分薪水,这都是国脚和国家队之间的一种“劳资关系”。

  在中国这样的劳资关系并没有形成,以往谢亚龙时期曾提过此事,但因为亚洲杯、奥运会等一些大赛最终没有成型。之所以要提倡这种劳资关系,一方面是保护俱乐部、足协和队员三方的权利,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是要调动起球员的积极性,避免出工不出力的行为出现。

  据悉,中国足协也计划出台一份协议,与队员签约后,为国效力不仅仅是义务层面,也是球员工作的一部分,出现伤病后足协给补助,倘若出现拒绝征召,或以欺诈的方式躲过征召,也必须受到严厉的处罚。

  □本报记者/黄 岩

    ----- 体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