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钱"收买"样本客户锁定频道 卫视收视率被批造假——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娱乐新闻

用钱"收买"样本客户锁定频道 卫视收视率被批造假

2010年07月02日 14:04 来源:新闻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昨日,《人民日报》刊发文章,批评一些地方卫视为收视率收买样本观众,锁定频道就给钱,该报道同时指出,“收视率造假”已经成为个别地方卫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力争上游的“幕后法宝”。尽管报道中并未指出是哪家卫视 “造假”,但消息一出,湖南、江苏、浙江、安徽卫视等几家近期比较 “热门”的电视台均成为观众怀疑的对象。不过记者就此进行采访时,业内人士却都讳莫如深,不愿对此予以回应。

  收视率造假成“幕后法宝”

  《人民日报》的这篇文章说,目前收视率造假正在成为个别地方卫视争夺市场的“捷径”,而与制作节目相比,“制作”收视率以其低廉的代价、隐秘且难以查证的造假方式,以及惩戒机制缺失的行业背景,正在成为个别地方卫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力争上游的“幕后法宝”。

  以索福瑞在某一线城市为例。据了解,该城市常住人口过千万,目前约有不到500户安装收视测量仪为索福瑞提供测量数据。由于外地卫视在该地区的收视率并不高,当地研究机构认为,一家卫视全天的收视率常态,约在0.2至0.3之间。但一些专业人士日前在分析收视数据时发现了一些不正常的收视现象。以全国部分收视测量仪城市数据为例,今年全国两会闭幕后的总理记者见面会,全国所有卫视同时直播,但某沿海地区的省级卫视收视率比其他卫视高1倍以上;玉树地震哀悼日晚上,由央视新闻频道制作的节目要求省级卫视转播,该卫视的收视率甚至高于央视新闻频道本身。

  相关人员根据测算,有些城市,只要有一户样本户,能成功提交全家全天看某特定卫视的数据,该卫视的数据就能一下子上升到0.3至0.5左右,几乎翻一倍。

  异动现象引起了部分电视研究机构的注意。而在之后的收视数据分析中,他们更发现确有个别电视台涉嫌行贿样本。某直辖市一位周姓出租车司机家中,在去年春季装了一台索福瑞的测量仪。刚装完测量仪一个月左右,就有人来敲门,声称如果他们看某一卫视台节目,就会每个月得到200元的费用,且每周还会有小礼品,逢年过节还会有人登门来送大礼包。此后,收视调查机构进行现场查实确有贿赂。目前该样本户已被撤销。去年一家城市电视台向收视调查机构一次提交关于9户样本户收视率异动的怀疑,经查实,这9户样本户有6户大部分莫名长期锁定一家卫视。撤销后,该卫视在该城市的收视率即刻下降。

  收视率调查“一家独大”

  据了解,目前我国电视收视率较为普遍的统计方法是,在样本客户家庭电视机上加装类似机顶盒的收视测量仪。样本户家庭成员在收看电视时,只要在某个频道停留一定时间长度,机顶盒就会记录,生成统计数据。但自2008年底全球知名调查机构尼尔森结束在中国市场的收视率调查业务以来,目前全国各电视台各大城市的所有收视率,基本由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有限公司一家出具。

  业内人士介绍,“收视率”作为当前全世界电视行业中的“通用货币”,由市场普遍认可的一家调查机构提供调查数据,有利于行业标准的统一和管理的规范化。然而,在这种“一家独大”的前提下,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收视率调查过程中缺乏来自第三方的监督与相应管理惩戒机制,则为收视率造假减少了风险成本,人为操控索福瑞的样本户、“改写”收视率数据的现象已经发生。

  观众质疑调查方式太落后

  电视台“收视率造假”被曝光后,随即在广大观众中引起不小的反响,不少人纷纷对“造假”现象大吐口水,并对消息中并未点名的地方卫视进行“人肉”,其中像湖南、江苏、浙江、安徽等几家收视排名较为靠前且近期因电视相亲节目而饱受争议的地方卫视自然成为网友们的重点怀疑对象。不过,当记者试图联系相关人士进行采访时,却被婉言谢绝,均不愿对此话题进行回应。

  对于电视台而言,收视率主要是吸引广告商用的,收视率越高就意味着看你节目的观众越多,那么广告商就可以在这个节目中投入更多的广告,广告效果就会更好。因此,收视率是广告商非常看重的数据之一,不少电视台更是“唯收视率论英雄”,使得收视率成为评价节目成功与否的最重要指标,许多质量较高但却因收视率不佳的节目就因此而惨遭淘汰,就连央视主持人崔永元也曾感慨道“收视率是万恶之源”。

  对于目前的收视率调查方式,有网友提出质疑,认为这种抽取个别样本的收视调查方式已经跟不上时代步伐了,“当越来越多的家庭安上了可以随时回放的IPTV,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网上搜节目看,传统的收视调查方法已经有些落后了。”对于观众的这一质疑,某卫视相关负责人无奈表示:“目前没有一个可以替代样本调查收视率的方法啊。 ”不过该人士同时表示,随着技术的发展,收视率的调查方式肯定会更新,加上现在网络发达,网络收视指标从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节目的成功与否。记者 轩召强

参与互动(0)
【编辑:李季】
    ----- 文娱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