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南京"省亲" 张静初:“拉贝”让我变得坚强——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娱乐新闻
    回南京"省亲" 张静初:“拉贝”让我变得坚强
2009年04月15日 16:30 来源:新民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张静初和剧组成员向拉贝雕塑献花
幸存者李世珍老人回忆当年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72年前的冬天,一个德国人用自己在南京的庭院庇护了众多中国百姓的生命;72年后,一部电影来到南京,在鸟语花香的春天重温那段浩劫中的博爱与希望。昨日,电影《拉贝日记》的几位主创来到南京,在位于小粉街的约翰·拉贝故居举行了新闻发布会。

  发布会上,影片主演张静初和李明不约而同地表示:“我们拍这部电影是为了记住,既记住那段历史,也记住那段历史中人性的光辉。”针对和陆川的《南京!南京!》这部相同题材影片在同档期的竞争,华谊兄弟总裁王中磊表示:“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不是拍得太多而是拍得太少,只要参与,就是在做一件伟大的事情。”

  幸存者缅怀拉贝

  昨天的发布会现场,王中磊、李明和张静初分别朗读了《拉贝日记》中的感人段落,王中磊同时透露说,约翰·拉贝的孙子托马斯·拉贝将在4月28日《拉贝日记》首映之际携日记原件来华。发布会现场还出现了感人的一幕,一位82岁的李世珍老奶奶代表1937年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来到拉贝故居,为大家讲述了一段当年拉贝拯救南京百姓的真实事件。这位老奶奶当年躲进拉贝故居的时候只有10岁,但那段不足半年的经历,她直到现在还记忆犹新。据李奶奶描述,日军进城后,她的亲友先后有50余人都在拉贝的保护下获救。拉贝故居原面积是现在的三倍,当年在院子里共挤下了650人。日军轰炸的时候,李奶奶就躲在拉贝等人撑起的军旗下面。拉贝在院子里为百姓搭起帐篷,提供食物,并且经常与他们交流。日军曾经在院子里殴打中国百姓,并且意图掳走妇女,但是都被拉贝赶了出去。李奶奶说:“拉贝是好人,没有他就没有我的今天。现在我年纪大了,讲话讲不好,但电影上映后我会带着我的孙子孙女一起去看。”

  影片应互相尊重

  针对近来《南京!南京!》对《拉贝日记》的一些言论,王中磊表示:“最近我也听到另一部影片对《拉贝日记》的很多说法,包括质疑,我相信两部影片在拍摄时都是非常真诚的,虽然角度不同,但要互相尊重。”王中磊说,无论《南京!南京!》还是《拉贝日记》,展现的其实都是1937年12月13日之后的6周时间里发生的事情,“陆川的片子我还没看过,所以内容上评价不出什么不同。唯一要说现在知道的不同,就是陆川那个是黑白的,我们这个是彩色的。你们看到的约翰·拉贝,是一个非常完整、自然的普通人。我一直说拉贝是个‘黑色天使’,他本人是纳粹党员,他最初到中国时也有傲慢、看不起人的一面。但在生死面前,他慢慢地转变了。”

  “拉贝”有更多的爱

  张静初在《拉贝日记》中是日军大屠杀暴行的见证者,扮演金陵女校一名擅长摄影的学生琅书。说到和《南京!南京!》中同样有短发造型的高圆圆的比较,张静初表示两个角色肯定是不一样的:“《南京!南京!》是从中国导演的视角拍摄那段历史;《拉贝日记》是从‘获救者’的角度去展现那段历史。我想《拉贝日记》里‘爱’会更多一些。”张静初告诉记者,早在《孔雀》参赛柏林时,《拉贝日记》的导演就向自己提起要拍摄这样一部电影,但在当时,她完全没有接演该片的冲动。“首先我完全不知道拉贝是谁,我反复问导演,这个人是在南京大屠杀期间做的这些事么?我一度怀疑我听错了名字……”另一个原因是张静初觉得自己没有勇气走进“南京大屠杀”那段历史,“现在拍了这个戏,胆子大了很多,我想我会把两部电影都看一遍。”记者 张艺

【编辑:李季
    ----- 文娱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