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自县散居贫困归侨侨眷扶贫脱困工作调研报告——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中国侨界

蒙自县散居贫困归侨侨眷扶贫脱困工作调研报告

2010年07月08日 14:45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侨务扶贫工作是全国扶贫攻坚的一部分,由于散居归侨侨眷居住分散,扶贫工作一直是侨务工作的难点。为摸清贫困归侨侨眷的情况,更好地做好扶贫脱困工作,也为今后开展侨务扶贫工作积累经验,促进侨界和谐稳定,云南省蒙自县侨联(侨办)组成调研组,以贫困归侨侨眷为重点,以社会保障、居住条件和家庭收入为内容,于3-5月,通过走访归侨侨眷,实地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对全县散居归侨侨眷扶贫脱困工作进行了调研。

  一、蒙自县散居社会贫困归侨侨眷的总体情况

  蒙自县共有侨界群众 2253人,占全县总人口的5.63 ‰,其中:归侨147人,侨眷2106人 (其中:归侨眷属139户586人)。通过调查,全县归侨侨眷贫困户52户179人(城镇48户164人,农村4户15人),占归侨侨眷的12.5%;已参加“新农合”或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有46人,占贫困人数的89%,参保率较高;未享受低保政策的31人,占贫困人数的59%;无房、危房30户,占贫困归侨侨眷的57%。散居贫困归侨侨眷问题相对突出,主要是以城镇为主,在贫困户中又主要以归侨及其归侨眷属为主,华侨华人、港澳眷属的生活情况相对较好一些。致贫原因很多,贫困归侨侨眷主要是从上世纪50至70年代先后从东南亚地区回国的越南、印尼、缅甸等归侨及其子女。蒙自县归侨侨眷的居住方式基本上是散居的,没有类似于华侨农、林场等形式的集中安置方式,归侨大部分无业,少部分回国时安置在橡胶厂、电池厂、彩印厂等企业,随着企业的改革和改制,大部分下岗失业,加之归侨文化素质低、年龄偏大、家庭人口多等原因致贫;而其子女多数学业完成后待业在家,导致归侨、侨眷的生活情况存在切实的困难。主要表现在:

  一是住房条件差。蒙自归侨侨眷中大部分由外地迁入,没有祖籍留下的房产,全县52户贫困归侨侨眷中23户无房,7户危房,占贫困归侨侨眷的57%。由于收入低,无力购买房屋,加之部分归侨侨眷没有纳入低保,故无法分配到廉租住房,有的归侨侨眷一家三代人挤在一间租来的20平米的屋子里。

  二是收入水平低。大多数归侨侨眷回国后,年龄偏大的无力从事劳动生产,主要靠低保度日或靠子女赡养;无业或下岗归侨侨眷中以中青年居多,由于缺乏一技之长,再就业压力大,主要靠打零工,无固定收入。

  二、散居社会贫困归侨侨眷扶贫脱困工作中取得的成绩、经验、存在的问题

  (一)取得的成绩、经验

  蒙自县侨联自2007年成立以来,时刻把贫困侨胞冷暖放在心上,坚持把扶贫脱困放在维护侨益的首位,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以侨帮侨”、“送温暖”等活动,有力推动归侨侨眷的帮扶工作。

  一是开展走访慰问活动。一是坚持“五必访”制度。每逢春节、中秋节等都要安排慰问资金,深入贫困归侨侨眷家中,送去被褥、米、油和慰问金,鼓励贫困归侨侨眷自强自立,勤劳致富。2010年,县委将贫困归侨侨眷慰问资金列入县级慰问工作经费中,慰问经费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实实在在地给贫困侨胞雪中送炭。二是县级领导亲自参与慰问,走访看望贫困归侨侨眷,了解并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使广大归侨侨眷深深感受到县委政府及侨务部门的温暖。三是呼吁社会各界的帮助,协调红十字会等有关社会团体,联合开展“博爱送温暖”活动,争取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到归侨侨眷的扶贫工作中来。

  二是牵线搭桥,帮助部分贫困归侨侨眷协调解决问题。侨联积极开展为侨服务工作, 运用党的惠民政策,奔走呼吁,多方争取,帮助协调低保、医保、房产等问题。侨界政协委员通过提案等途径,推动解决贫困归侨侨眷问题,得到县委政府的重视。侨联向省州争取“新长城”项目资金,帮助贫困大学生争取助学资金。此外,还通过“侨帮侨”活动,充分发挥县级侨联委员的作用,帮助一些困难家庭解决就业问题,积极为侨界群众办实事做好事,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三是成立社区侨联小组。依托社区,成立社区侨联小组,充分发挥社区基层侨联的作用,延伸侨务工作手臂,认真做好社区为侨服务,侨为社区做贡献的“双向服务”。

  (二)存在的问题

  扶贫工作经过努力,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目前贫困归侨侨眷的困难和问题相对较多,所关注的民生问题更加多元化,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贯彻落实《侨法》可操作性不强。当归侨侨眷遇到实际问题时,难以侨法的具体规定来帮助解决,如“适当照顾”没有标准可参考,难以贯彻落实。

  二是扶贫措施不力,缺乏专项扶持资金。目前,县级尚未将归侨侨眷扶贫工作纳入全县扶贫计划中,未建立完善的救助体系,没有出台具体的帮扶措施,也缺乏专项扶贫资金。

  三是扶贫手段单一。扶贫手段单一,主要是通过节前走访慰问方式来了解归侨侨眷的诉求。

  三、对散居社会贫困归侨侨眷扶贫脱困工作的建议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贫困归侨侨眷是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根据“一法两办法”的有关规定,坚持以侨为本,为侨服务,把归侨侨眷的扶贫工作作为凝聚侨心、维护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抓紧、抓实、抓好;按照“一视同仁、不得歧视、根据特点、适当照顾”的原则,全面落实国家、省、州的各项政策,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帮助归侨侨眷脱贫致富,结合我县的实际情况,特提出以下工作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大对贫困归侨侨眷的帮扶力度

  对散居贫困归侨侨眷的扶贫,是工作在国内、影响在国外的一项重要工作。扶贫工作范围广、工作难度大、贫困原因不同、贫困层次不一,县委政府及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贫困归侨侨眷的帮扶工作,着眼全局,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驾驭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研讨贫困归侨侨眷脱贫致富的方略,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行动、相关部门相互配合、齐心协力的扶贫工作机制,切实把广大归侨侨眷的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进一步推动扶贫脱困工作的步伐。

  (二)落实侨务政策,依法维护贫困归侨侨眷的合法权益

  归侨侨眷零星分散,全面解决还需要更有力的政策扶持。要本着“侨胞利益无小事”,高度重视归侨侨眷的合法权益,按照“借助外力,依法护侨”的工作思路,加强协调,通过各种渠道大力宣传贯彻《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及其实施办法,以及其他涉侨政策法规,增强社会公众的侨务法律意识,营造依法护侨的社会氛围,提高全社会维护侨益的自觉性。

  (三)加大扶贫力度,解决贫困归侨侨眷生活问题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部分归侨侨眷还处在贫困线下,改善其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扶贫办、民政局等部门,要将归侨侨眷扶贫工作纳入全县扶贫计划中。由于种种原因,有的贫困归侨侨眷还未纳入低保范围,民政部门作为政府扶贫济困的主渠道,要结合实际确定扶贫工作目标,采取积极措施,加大资金投入,建立一套健全完善的救助体系,对贫困归侨侨眷进行行之有效的帮扶,组织实施“侨心工程”,以体现“适当照顾”的政策,尽最大可能让符合条件的归侨侨眷做到应保尽保。县级财政要加大财政资金扶贫力度,将贫困归侨侨眷慰问救济款项列入年度财政开支预算,解决散居社会归侨侨眷的贫困问题。

  (四)加强技能培训,努力提高贫困归侨侨眷劳动技能和水平

  要强化职业培训与就业引导,从根本上解决贫困归侨的脱贫问题。做好归侨侨眷的扶贫脱困工作,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其生产力,支持开发当地资源,发展商品生产,改善生产条件,增强归侨侨眷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开展就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技能水平,扩大劳务输出,拓宽增收渠道;还要加强观念的转化教育,采取多种形式向下岗、待岗的归侨和归侨子女宣传有关再就业政策,使之自觉更新观念,正视现实,增强岗位竞争意识和艰苦创业意识,让大批下岗失业的归侨侨眷顺利实现再就业。对贫困归侨侨眷实行优先列入规划、优先安排扶贫资金、优先实施扶贫项目,变“输血”为“造血”,将“帮扶”向“帮富”迈进,引导归侨侨眷采取多种形式兴办实业,从根本上帮助解决贫困问题。

  帮助贫困归侨侨眷脱贫致富,是一项凝聚侨心、促进社会和谐的“爱心工程”。要把扶贫脱困工作作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任务抓紧抓好,进一步改善和提高归侨侨眷的居住条件和生活水平,努力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让广大归侨侨眷充分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感受到社会主义好、共产党好,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这是侨务扶贫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云南省蒙自县侨联(侨办) 钱丽波)

参与互动(0)
【编辑:杨丽】
    ----- 中国侨界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