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中国侨界

朱亦龙:归侨企业家的辛亥文化情结

2011年09月05日 09:39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山之上,国有殇。”每每诵读起于右任创作于上世纪60年代的《望大陆》,朱奕龙的眼睛总免不了湿润。

  这首于右任因眷恋大陆家乡而创作的绝唱,传达着老人悲怆深沉的爱国情挚,也鼓励朱奕龙在十多年前开始进行一项“艰难卓绝的收藏事业”收集于右任墨宝。对于当时刚开始创业的朱奕龙来说,这条漫漫长路写尽了他“内心深处对老人的敬意”。

  曾经旅居海外的朱奕龙,深深地感受过“怀乡思国”的痛楚。15年前,祖国发展的需要和情感的召唤,令他毅然放弃在西班牙稳定舒适的生活,回国扎根西部,在宁夏开始漫长的创业之旅。

  于右任先生是辛亥革命老人,杰出的近代教育家,同时又是激情满怀的诗人、沉雄博大的一代书法大家。他擅长魏碑与行书、章草结合的行草书,首创“于右任标准草书”,海峡两岸同胞视“于草”为瑰宝,能得其寸楮片纸,均奉若拱璧。

  “尽管知道收藏难度很大,但随着对老人作品内容理解的加深,对他盼望祖国统一的感知,我收藏的痴迷愈加浓烈。”朱奕龙说。

  十多年来,朱奕龙通过各种方式,奔走全国乃至世界各地,悉心收藏每一件作品。“这其中的付出无法用金钱衡量,是一种心力。”内心深处的一股力量一直推动朱奕龙去做好收藏,“那是对老人一腔民族情义的敬仰和推崇”。

  如今,朱奕龙已珍藏先生墨宝400余件;书法碑刻原拓拓片近百种、300余件;编辑出版于右任先生墨宝大型书法集8册;2010年8月,朱奕龙投资4000万元在宁夏银川建成于右任书法艺术研究院。

  生于忧患的于右任,1949年远去台湾,晚年时期非常渴望叶落归根,但终未能如愿,1964年病逝于台北。1962年1月,于右任连续在日记中做身后安排,并作诗流露思乡之苦。那首著名的《望大陆》就作于此时--没能见证祖国的完全统一成为他此生最大遗憾。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促进海峡两岸文化交流,争取祖国早日统一,这不仅是我个人的夙愿,也是一代代中国人孜孜以求的梦想。”朱奕龙说。这样的梦想激发了他的一个想法举办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于右任书法展。

  自去年8月策展至今一年有余,百件于右任墨宝终于将在9月6日亮相全国政协礼堂。这百件珍品精选自朱奕龙的400余件于右任墨宝收藏,涵盖了楹联、条屏、立轴、镜片、扇面、册页、手札等不同形式的书法作品,梳理了于右任一生各个时期不同书体的变化,展示了“一代草圣”炉火纯青、雄奇豪放的艺术造诣。

  “纵使‘故乡不可见’,但老人留下的伟大作品和民族情感可见。”朱奕龙说,于右任墨宝是两岸同胞共同拥有的文化遗产,如今能让更多同胞感受其书法的和谐之美和创作内涵,感受其雄奇豪放的书法艺术和深深的爱国情怀,是一件美事。

  作为一名归国华侨,朱奕龙和广大华侨华人一样,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响应召唤,并出人意料地选择了最贫瘠的西部土地。而他本人也在国家发展的洪流中实现了个人价值。如今的朱奕龙,是中国侨联副主席、于右任书法艺术研究院院长,也是银帝集团董事局主席。

  “没有先进文化的民族,是衰落的民族;没有先进文化的企业,是没有活力的企业。”朱奕龙说,行走在中国大地,他探寻辛亥革命文化遗产的努力还会继续。(任沁沁)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南若然】
    ----- 中国侨界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