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侨之家”规范化建设 推进社区侨务工作——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中国侨界
    加强“侨之家”规范化建设 推进社区侨务工作
2009年11月13日 16:3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侨之家”是上海侨界响应中国侨联号召,不断推进侨联事业的新鲜事物,凝聚着全市各级侨联组织和广大归侨侨眷的智慧和心血,已经成为上海侨联的工作品牌。曹家渡街道三和居民区党总支在街道党工委的大力支持下,在静安区侨联、曹家渡街道侨联分会的悉心指导下,在静安区社团局进行了登记注册,成立了三和居民区“侨之家”。

  三和居民区是一个由五个独立小区组成的全商品房小区,居民户数约2300户,常住居民约5500人。小区中归侨、侨眷人数众多,这是居民区的一大特点,也是居民区统战工作、侨务工作的一大优势。  

  三和“侨之家”成立的目的,是为了让小区中的侨界人士有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让国内的邻居互相关心帮助,让海外的亲人解除后顾之忧,让同在异国的游子成为亲朋,减少国内亲人的牵挂。筹建“侨之家”时,居民区党总支推荐了街道侨联分会委员、侨联组长余美珍作为“侨之家”负责人,建立了12个小组,选出了小组长,形成了工作网络,同时利用居民区活动室主阵地,每月开展一次活动,吸引侨界群众积极参与,使“侨之家”成员不断增加,凝聚力不断增强。从“侨之家”筹建到成立,乃至“侨之家”的每次活动,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居民区社工主管、居委会主任及居民区干部都倾注了大量心血,予以全程关心指导和扶持,并从经费上予以支持,把它作为联系归侨、侨眷的桥梁和纽带。居民区党总支书记熊英同志经常与“侨之家”负责人、街道侨联分会委员、侨联组长余美珍女士商量“侨之家”工作,使之茁壮成长。今年元宵节“侨之家”开展了“迎新年,厨艺大比拼”活动,每位成员献上一道拿手菜,一边品菜一边吃元宵,场面热闹非凡,其乐融融。很多空巢、独居老人特别高兴,都说:好久没有感受到过年的热闹气氛了。大家都盼着下一次活动的到来。曹家渡社区报对活动进行了专门的报道。  

  随着金融危机的到来,不断有国外的亲人回国探亲,“侨之家”组织成员进行了交流和讨论,大家纷纷感言:海外的亲人回国看到祖国欣欣向荣的发展,与国外的萧条相比,感到无比的光荣和自豪。这些信息的交流无疑增强了大家战胜金融危机和对祖国发展的信心。  

  春暖花开时节,“侨之家”又组织成员到杭州一日游,要知道组织这样一次活动是不容易的,因为“侨之家”成员普遍年龄偏大,几十人外出责任重大,在做好精心准备的同时,居民区干部协助做好服务和安全保障工作,确保大家高兴出门,安全回家。很多成员非常开心,因为年纪大,平常很少出门,好久没有出去旅游过了,现在“侨之家”组织活动,有专门的人员服务,还能看到祖国壮丽河山,非常满意。  

  对“侨之家”成员中的空巢、独居老人,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和“侨之家”负责人经常上门进行关心。93岁高龄的李先生与87岁的老伴住在小区,唯一的儿子在国外,平常靠保姆照顾。得知此情况后,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和“侨之家”负责人多次上门看望,关心生活起居,在得知保姆要回家,老人生活有困难时,及时帮助联系钟点工,解决了老人的困难,老人感动万分,表示愿意出来向大家分享长寿的秘诀。87岁的张先生也是子女在国外的空巢老人,在得知张先生老伴生病住院的消息后,“侨之家”专程上门慰问了张老先生,并嘱咐有什么困难尽管讲,老人的女儿回国后专门致谢。  

  2010年世博会即将在上海召开,“侨之家”成员个个想为世博出力,积极参与世博行动,根据大家的想法,“侨之家”利用每月活动的机会,专门安排了世博英语会话学习,在老师的带领下,成员们认真的齐声朗读,展示了大家当好东道主的决心;同时“侨之家”还安排学习了世博知识,让大家了解世博,向海外亲人传递世博。  

  今年是建国60周年,国庆长假又恰逢中秋佳节,“侨之家”采取AA制的形式,大家欢聚一堂,进行“庆国庆、迎中秋”的活动,居民区党总支书记、社工主管、居委会主任与党群社工也一起参与。  

  在关心侨界人士的同时,“侨之家”还注意发挥侨界的人才优势,团结凝聚引导侨界人士投身居民区精神文明建设。  

  “侨之家”非常重视与辖区内的侨资企业家保持密切联系。严女士是辖区内一家企业的负责人,在筹建“侨之家”时,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和“侨之家”负责人主动上门联络严女士,通报情况。在得知居民区将成立“侨之家”后,严女士立刻向“侨之家”赞助了价值1000余元的物品,积极支持“侨之家”的工作。而在此前,她已坚持数年每年重阳节向小区几百位老人发送礼物,用她的话讲,这只是一个企业家的责任,只是一名侨眷应尽的义务。  

  三和居民区拥有瑜伽、戏曲、读书、合唱、健身、书法、英语、高血压自管小组等各种文化娱乐团队11支,居民活动室中还配备了活动所需的电钢琴、乒乓球桌、投影仪等设备,极大的丰富了小区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受到居民一致好评。在这些团队领袖和志愿者中,有很多是我们的侨界人士。“侨之家”的负责人余美珍,利用自己唱歌的特长,在小区组建了以侨界人士为主的合唱队,并在曹家渡街道的合唱比赛中荣获二等奖;退休的侨眷朱老师,针对小区居民高血压人数较多的情况,组建了高血压自管小组,定期开展活动,监测血压,交流降压保健知识和心得体会,提高了居民的健康意识和防病能力;85岁高龄的侨眷林先生,利用自己京剧票友的身份在小区组建了京剧班,自费请来琴师义务向居民教授京剧,他说:京剧是国粹,要把它发扬光大。  

  “侨之家”是在街道党工委领导下的街道侨联分会组织,是侨界群众学习、活动和交流的重要场地,是侨界群众“组织起来、活跃起来”的重要载体,是贴近侨界群众开展开展工作的重要途径。三和居民区“侨之家”通过规范化的建设,经过一年多的实际运作,成为深受居民区侨界群众赞誉的组织,获得了许多“侨之家”建设的宝贵经验:  

  1、“侨之家”宜建在居民区层面,这样便于直接面向侨界群众,也便于“侨之家”发挥力量服务社区。  

  2、“侨之家”建设不能一窝蜂地上,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不能虎头蛇尾,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做到可持续发展。  

  3、“侨之家”建设要列入社区、居民区党建大格局,实行楼宇、楼组联动。要靠居民区党总支和居委会的大力支持,只有依靠社区的全程关心,全程服务,“侨之家”才能真正成为联系侨界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才能带动侨界群众成为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的示范群体。  

  4、“侨之家”要有一套规范的活动制度和一定的经费保证,保障“侨之家”能够定期开展学习交流和联谊活动,保障“侨之家”能够在成员内部开展帮困慰问和维护成员合法权益的工作。  

  5、“侨之家”的发展需要团队支撑,“侨之家”的建设要有骨干队伍,要在街道党工委领导下,充分发挥街道侨联分会作用,建设一支由居民区干部参与,街道侨联分会委员和联络员骨干组成的核心队伍,便于经常研究工作,开展活动。三和“侨之家”正是有了这样一支热心公益,团结互助的骨干队伍,使得“侨之家”的活动日益丰富,凝聚力日益增强,名声日益响亮。(上海市静安区侨联)

    ----- 中国侨界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