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地方新闻

南京禁烟新规八类机关场所列为“禁烟区”

2011年03月09日 09:48 来源:新华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继在政府机关“禁掼”之后,南京再发“禁烟令”——南京市爱卫会近日发布《关于组织好各类机关控烟工作的通知》,将八类机关场所列为“禁烟区”。

  市民投诉机关烟雾缭绕,市长批示禁烟

  事情缘于南京“市长信箱”里的一份市民投诉:“我们到政府机关办事,经常看到一些办公室里烟雾缭绕……望市级机关各部门真正落实无烟办公室要求。”

  对此深有感触的市长季建业批示,“把禁烟工作抓起来”。其后多位市领导也批示加强控烟宣传,推进禁烟。市爱卫会随即发布机关禁烟通知,要求各级机关把控烟作为机关管理的重要内容。

  “其实我们公共场所‘禁烟’已有16年,”市爱卫办王永义说,南京已有近400所学校创建无烟学校,272所医院成为无烟医疗机构,但政府机关还是禁烟的盲区。此次,南京禁烟范围从对外窗口扩至机关办公室,“各机关值班室、内部会议室、办公室、食堂饭厅、健身房、资料室等八类办公场所列入禁烟区,按照‘两有三无’要求管理:有禁烟标志、有人管理,无人吸烟、无烟具、无烟蒂。”

  吸烟不仅体现个人素养,还损害政务文明

  南京机关干部对禁烟新规有何反应,“禁”得怎样?

  过去到台城大厦某单位采访,不管记者抽不抽,对方总是笑盈盈地递上一支烟,可昨天登门,改为端茶了。“不抽了不抽了,女同胞老有意见,现在机关禁烟,正好刹刹烟瘾。”可一边女同事戳破他:“每天一包烟,还不老是躲到走廊里抽。”

  服务窗口情况要好得多。在广州路市建设系统政务大厅,偌大的办公区一丝烟味都没有。工作人员手指墙上禁烟标志说,这里成立之初就禁烟,大家自觉遵守。

  一些机关干部,嘴上喊禁烟,心里颇不服。“我们搞文字工作的,不抽烟就好像打不开思路了”,“接访谈事,两支烟一对吹,距离就拉近了”,“抽烟危害他人健康,可我一个人的办公室,影响谁啊?”

  对此,市爱卫会反驳,机关抽烟不只是个人素养问题,还关系到政务文明、办公形象。“机关是为民服务的平台,办事者一推门就见到吞云吐雾,闻得烟味呛鼻,会有怎样的感受。就如市民投诉说的,‘这与南京在向国际化大都市发展的城市目标不相称,与2014年青奥会需要的形象相差太远’。”

  话虽这么说,南京的“禁烟”若和“禁掼”相比,措辞还是缓和很多,更多的是倡导——检查,没有纪检部门参与;处理,没有罚则,只是通报结果。

  机关作风建设,注重细节提升精细化水平

  从“禁掼”到“禁烟”,南京机关作风建设愈来愈重视文明细节,注重提升文明创建精细化水平。

  专家认为,在公共场合吸烟、随手丢烟头是陋习之一,欧美发达国家、日本、新加坡及我国香港等地更是出台了严厉的处罚措施,以树立健康、清新、文明的公务形象。

  “中国国情不同,‘烟文化’差异很大,”对此颇有心得的王永义说,国人都知道吸烟危害,但仍有不少人还是觉得抽烟时尚、派头;香烟既是“毒品”,又是“礼品”。此外,不分场合吸烟、吸游烟契合农耕文明散漫、不守规则的特征,“我国处于工业化进程中,让烟民谨守规范,还有一个过程”。

  那么,禁烟能否立法限制?南京高的律师事务所唐建辉认为,这同样很难。南京有200万烟民,占城市人口28%,基数庞大,禁烟等于限制了这么多人的“人身自由”。从外地城市来看,立法争议很大,上海、广州包括奥运期间的北京,禁烟立法都打了很大“折扣”,只在公共场所禁烟。

  南京市爱卫办副主任徐立明认为,机关禁烟,他律还需自觉,除了行政限制、社会倡议,还要大力宣传引导,唤起烟民的道德自律。“人们认识有个过程,禁烟合力逐步形成。英国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用了60年在公务场所禁烟,而南京只消十几年,学校、医院、公交等公共场所基本禁烟,政府机关的无烟环境,不再遥远。”(记者 顾巍钟)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志刚】
    ----- 地方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