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地方新闻

中国名茶“太湖论剑” 专家呼吁推进标准化加工

2011年03月21日 20:1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网苏州3月21日电(李克祥)“中国名茶发展高层研讨会”今天在苏州太湖之滨召开,众多专家、生产商、经销商在会上共论中国名茶发展的经验与教训。一些专家呼吁,为应对人力成本高涨和国际市场对卫生指标的要求,中国名优绿茶应推进标准化加工。

  中国名优绿茶指采用高档原料加工出的优质绿茶,同时具有个性化的名称和品质,以及较高的产品知名度。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王庆介绍,2009年,中国名优茶以38.98%的总产量创造了74.6%的总产值。

  安徽农业大学张正竹、夏涛等专家提交的论文《试论名优绿茶加工的标准化问题》,以中西茶叶发展历史的经验教训做对比,呼吁推进名优绿茶的标准化加工。

  他们在文中指出,20世纪,机械化加工使印度迅速替代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产茶国、茶叶出口国;英国立顿公司使用机械化的红碎茶加工技术,生产出质量稳定的袋泡茶,成为世界最大的茶叶公司;生产蒸青绿茶的日本,也在上世纪80年代实现了加工自动化人。中国传统名优绿茶加工注重手工制作工艺,追求品质特色,导致各地茶叶产品种类繁多;采用标准化加工技术改造中国沿袭千年的传统茶叶加工工艺,逐步实现规模会和自动化的茶叶加工,已成为当今中国茶叶加工业的发展趋势。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茶叶学会名誉理事长陈宗懋对改革开放后发展“名优茶”给出了“功不可没”的评价。他同时也认为,名优茶要改进提高,推进机械化、标准化。

  陈宗懋担忧,中国名优茶目前的生产方式,用工量太大,采摘、分选、炒制等环节的人工成本过高。以苏州洞庭碧螺春为例,由于全手工制作,仅茶叶原料与人工费用就达每斤1500元左右。随着劳动力的升值,将来会更高,这对名优茶的长远竞争力很不利。

  “全手工的生产方式,影响出口。”陈宗懋说,外国的茶叶经销商来中国考察,一看到中国的手工生产方式,就担忧“卫生”问题。从而导致目前中国出口的茶叶以中低端为主,而且2/3出口到发展中国家,只有1/3出口到发达国家。

  陈宗懋还对中国茶叶产能的连续增长提出警示,他认为,茶叶产量到2015年将可能过剩10-20万吨。他建议,中国名优茶应该减少全手工的“顶级”产品产量,研究、推进一些“非顶级”产品的机械化、标准化加工。

  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统计数字显示,2009年全国茶树种植面积186万公顷,占全球的50%以上;茶叶产量达135万吨,占全球的30%以上。全国从事茶产业的人口达8000多万人。无疑,茶产业的发展,对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民收入意义重大。(完)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官志雄】
    ----- 地方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