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地方新闻

南宁市实施异地产业扶贫 提高“造血”功能

2011年05月20日 17:2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网南宁5月20日电(黄艳梅 王维 黎金球)广西南宁市扶贫办20日向中新网记者介绍,今年南宁市财政专门安排800万元人民币在辖区贫困县建立中药材和百香果种植等特色优势产业基地,通过实施异地产业扶贫模式,提高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

  南宁市扶贫办有关官员介绍,南宁市贫困地区主要集中在所辖的马山县、隆安县、上林县、宾阳县、横县,不少贫困村屯深处大石山区、土地贫瘠、人均耕地少,通过在有限的土地上发展产业面临很大困难。而另一些贫困村由于采取“撒胡椒面”式的做法,产业开发零星分散,未形成规模化、基地化和专业化生产,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

  近年来,南宁市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在马山、隆安、上林等县探索采用“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和财政扶贫资金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异地产业扶贫”路子,由每个贫困村选择一个重点产业开发项目,成立专业合作社,每个贫困农户以政府扶持资金入股,由专业合作社在本村或土地资源丰富的临近村屯承包土地、集中连片开发、统一经营、按股分红。

  南宁马山县被列为新时期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0年全县贫困人口17.2万人。2010年,南宁市在马山县乔利乡兴科村组织实施百香果种植示范基地试点,由扶贫龙头企业统一经营,种植面积150亩,扶持贫困农户100户,每户以财政扶持资金3000元入股,每年保本分红700元,连续四年不变,现已取得初步成效,签约入股贫困农户表示希望继续扩大种植规模。

  南宁市扶贫办主任覃思源称,通过异地产业扶贫模式的初步尝试,南宁市打破了投资主体限制,较好地解决了大石山区有生产意愿和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由于缺乏土地、资金、技术等造成的难以长期稳定增收的问题。同时也带动贫困地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加快扶贫产业规模化、特色化发展。今年南宁将在大石山区县推广这一模式,积极构建并形成以整村推进为主体,以劳动力培训就业、产业扶贫为支撑的“一体两翼”扶贫开发工作格局。

  据悉,今年南宁市计划在隆安、马山等县发展中药材种植3万亩,在马山、隆安等县区贫困村发展百香果种植示范基地5000亩,在上林、横县、宾阳等县贫困村发展桑菇配套种植基地3000亩,以“异地产业扶贫”方式,通过连片示范种植带动贫困群众共同发展,计划扶持贫困农户1.3万户以上,实现单项年户均纯收入1500元以上,受益贫困近4万人。完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齐彬】
    ----- 地方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