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地方新闻

农民变市民有多难?苏州官员直面转型之困

2011年06月18日 15: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网苏州6月18日电(周建琳 李克祥)在新一轮发展中,苏州开始了“苏南模式”升级版的试验——城乡一体化改革。然而,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苏州农民向市民转型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包含着矛盾、困惑与阵痛。

  17日,在当地电视时政访谈节目《对话苏州——关注转型中的农民》中,苏州市政府官员与村书记、失地农民代表等直面交流,共同探讨转型中遇到的就业、保障、增收、社会管理等问题,并提出了“花三年时间,实现城乡社保三个并轨”等根本的解读之道。

  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始终是苏州近年来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中之重。

  截至目前,苏州市乡村319万总人口中,实有从业人员190万,其中从事一产的有26.82万人,其他在二、三产业就业。即便如此,还是有一部分农民存在“就业之困”,年轻人受教育水平较高,不愿从事体力劳动较重的工作;部分年长的农民种地是一把好手,失地后打工却成了“老大难”。

  对于解决好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苏州市委副书记徐建明提出,一方面要调整好农村、农业结构,让农民增加一产就业收入,另一方面,要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和劳动技能培训力度,重点向“4050”等就业困难人群倾斜。此外,在农民集中居住区选址上,要充分考虑菜场、门面房等配套设施的建设,既要方便居民生活,又能增加就业岗位。

  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社会保障是广大农民最关心的热点问题。

  苏州是全国首个“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典型示范区”,很多工作走在江苏省乃至全国前列,但与城乡一体化的要求相比还有差距。苏州很多农户拼命存钱,不敢花钱,这一现象背后是担忧遇到大病大灾时,没有强大的保障而致贫返贫。

  76岁的张老伯是相城区渭塘镇凤凰泾村人,他现在每月有征地保养金400元。老人说,像他这样没有经济来源的农村老年人,过去全靠子女养,后来有了“养老补贴”,现在又有了“征地补贴”,一个月的基本开销可以应付了,但不能有病有灾。去年他老伴生病,花了9700元医药费,公家报销4900元,自付4800元,感觉有点承受不起,他希望养老保障特别是医保能再提高点。

  徐建明表示,苏州在全国最早提出了农保和城保并轨。他说,苏州市委、市政府已明确提出,从今年起,花三年时间实现城乡社保三个并轨,即今年实现城乡低保并轨,明年起实现城乡养老并轨,后年实现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并轨。这一番话让张老伯以及在场的老年人都对“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增添了信心。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环节。

  去年,苏州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4000多元,其中投资财产性收入比重达到35%。根据苏州“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底,农民人均纯收入将在此基础上实现倍增。

  “实现‘十二五 ’农民收入倍增虽然任务艰巨,但苏州有信心实现。”徐建明表示,苏州的城乡收入差距一直保持在低位运行,有强大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基础,以及小产权置换大产权、生态补偿机制等政策的扶持。

  徐建明说,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股份合作制经济的发展,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也是能否实现农民收入倍增目标的关键环节。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保障群众根本利益的需要。

  徐建明用五句话道出了他心目中的苏州城乡一体化美好蓝图:“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文明,生态环境优美,公共服务均,管理民主科学”。(完)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谢宏钰】
    ----- 地方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