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后给导师打小工戳穿一个“脓包”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博士后给导师打小工戳穿一个“脓包”

2010年07月02日 09:50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进入博士后流动站不到一年,陈然已经马不停蹄地做了5个省市级乃至国家级的项目,印在简历上,似乎很耀眼。“可这些项目,没有一个跟我的研究兴趣相关。”陈然自我解嘲地说,“导师让干啥,咱就得干啥!”尽管进站以后生活很“充实”,但是目前所做的一切,已经和他进站前的设想渐行渐远。(7月1日《中国青年报》)

  当用“表面光鲜却无自主研究空间”来形容“博士后给导师打小工”时,肯定会激起不少博士后的共鸣,而这更容易让公众联想到“科研老板”的存在。

  “学者不像学者,商人不像商人!”曾是人们对“老板式导师”的讽刺,这是导师们把博士后当成“廉价劳动力”的结果。“凡是老板的话一定要听,凡是老板的电话一定要接”是不少研究生的“座右铭”,当如此相似的事实出现在博士后身上时,在笔者看来,这是当下大学师生关系极度功利化的折射。近来,大学师生关系不断引起公众关注和争议,大学功利世俗化的一面,大学教师不为人知的一面,日益浮出水面。有人说,在师生关系上,现在是社会不满意,大学不满意,身处其中的教师和学生都不满意。

  “博士后也被导师裹胁打小工”之类现象的出现不是偶然的,与社会风气、教育体制等因素都有不分割的关系,“博士后也被导师裹胁打小工”是大学整体世俗化的折射。近年来,大学与社会间的联系日益密切,社会当中的各种价值观,特别是市场价值观不断侵入大学校园,使得大学也不再是象牙塔,不再孤守一隅。在利益诱惑和世俗侵袭之下,“科研老板”的出现也是迟早的事情。

  “廉价劳动力式”博士后是功利大学、功利教师和功利学生之间恶性循环的必然结果。从本质上说,“老板”导师是我国大学功利化的结果,并让教师、学生和大学都为之付出了严重的代价:一是师者尊严的降低,二是大学精神的沦丧,三是学生的功利成长。而这些,整个社会也要为之付出的代价。

  博士后们成了导师赚钱的工具是一种可怕的征兆,如果任由其长期发展下去,形成恶性循环,前景令人担忧。难道中国的教授,只有“穷酸到底”和“疯狂圈钱”两条路可走吗?面对作者的反问,谁该深思?

  博士后“打小工”戳穿了教育“功利”的脓包,而“廉价劳动力式”博士后的反讽,需要整个社会来面对,而不是让博士后个体来承担这个“打小工”的命运。

  朱四倍(教师)

参与互动(0)
【编辑:李季】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