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北京启动16个教改项目 为超常儿童造"成才通道"

2011年01月04日 15:30 来源:北京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新年伊始,北京市教委便有新动作,今天公布了本市参加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16个项目情况,市教委希望通过这些项目,力争用三到五年时间取得一批突破性成果。

  这些项目涉及城乡教育一体化、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均等发展、德育教育、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教育改革等多个方面。

  鼓励名校开放优质教育资源,建立区域内教师流动制度;为超常儿童打造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的“绿色成才通道”; 建立高中阶段创新人才培养的实验学校,探索有利于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开展普通高中特色发展试验;在成人高考中将考生的业务技能和职业能力作为入学标准之一;探索开放大学模式,为市民终身学习搭建平台……本市参加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16个项目涵盖了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各个环节。市教委通过5年的改革试验,使首教教育现代化建设保持全国领先水平,并在首都学习型城市建设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本市参加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16个项目

  1、探索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缩小试验区内城乡之间在办学条件、经费投入、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等方面的差距。

  2、推进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继续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鼓励名校开放优质教育资源,合理调整和科学规划学校布局;建立区域内教师流动制度,制定系列义务教育公共服务标准。

  3、创新德育:建立社会大课堂建设和运行的经费投入机制,完善实践活动的课程设计和评价机制,形成学生社会实践的长效机制;推动带有创新意义的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区域性试点。

  4、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早期儿童创新人才培养基地,为超常儿童提供合适的教育,打造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的“绿色成才通道”;建立高中阶段创新人才培养的实验学校,探索有利于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大力推进“翱翔计划”和“雏鹰计划”。

  5、开展普通高中特色发展试验:以课程等多种内容为载体,在办学体制机制、教学内容方法、招生评价方式、学校管理和学校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试验,促使一些学校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独特的教育风格和鲜明的文化特征。

  6、研究制定义务教育质量督导评价标准:实事求是地对中小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实际水平和存在差异情况,坚持全面性、导向性原则,运用科学方法实施监测评价。

  7、有效履行教育督导职能:颁布实施《北京市教育督导条例》,探索与同级政府部门联动督导、购买专业评价服务、开展社情民意调查、跨地区督导合作等工作模式。

  8、开展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与大兴区联动互动综合改革试点,构建“政校企行”四方合作的办学新体制,探索建立四方组成的学校理事会,探索组建以现代制造业为主的职业教育集团;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石景山区合作办学综合改革试点,建立合作办学、共同育人的长效机制,增强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吻合度。

  9、探索科研院所与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的体制机制:开展市属高校与科研院所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试点工作;建立一批产学研基地,借助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及企业联合培养工程类型的创新人才;围绕“科技北京”战略的实施,以项目为牵引,建立联合实验室等,打造高水平研究生培养平台。

  10、探索开放大学建设模式:建成北京市民终身学习远程服务中心、终身教育数字化资源库,搭建市民终身学习大平台;探索建立学分银行与学习成果认证体系;开展面向海外办学试点。

  11、改革成人高等教育招生考试制度:逐步由选拔性考试过渡到兼顾水平性和选拔性,改革考试评价方法,结合专业实际,将考生的业务技能和职业能力作为入学标准之一,合理设置考试科目内容。

  12、探索在京中央高校与市属高校共建新模式:开展高校间学科共建和平台共享,支持市属高校和中央高校共同申请“市教委科研计划重点项目”,实现中央高校对市属高校点对点、面对面、校对校的支持。

  13、探索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围绕首都现阶段重点发展的产业领域确定举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学科专业领域,通过招标的方式确定实施项目的高校。

  14、鼓励城镇优秀教师赴农村学校任教:吸引城镇优秀教师向农村学校流动,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15、北京市属高校师范生资助体制改革:确定合理的资助方式和资助范围,提高资助标准,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报考师范生。

  16、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通过5年的改革试验,使首都教育现代化建设保持全国领先水平,使首都学习型城市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记者 李莉)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尚初】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