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王玉芬代表:农民工子女公共教育经费应"流转"起来

2011年03月09日 10:13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农民工子女本就在国家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公共教育经费补助范围内,可当他们离开原籍时,相应的教育经费却没有随之流转。”全国人大代表、翔宇教育集团董事长王玉芬提出了“好政策”落实中的尴尬。

  从事民办教育十余年,面对农民工子女求学的种种障碍,王玉芬心急如焚。她说,虽然国家在2003年就已确立了解决流动儿童接受义务教育“以流入地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的政策,但政策落实与实际情况还有很大距离,许多孩子面对着政策颁布多年后的“冷现实”。

  “现在紧要的不是制定政策,而是落实好 政策,要认真检查和督促各级政府不折不扣地执行国家的好政策。”作为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王玉芬代表指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她说,在经费问题上,由于农民工子女离开原籍时,国家补助的公共教育经费没有随之流转,而流入地政府也没有将其教育经费纳入预算,因此接收学校很难拿到对应的补助。

  她建议,尝试建立和完善农民工子女公共教育经费流转制度。“当农民工子女离开流出地时,其相应的教育经费可参照社保资金的方式流转,以减轻流入地财政和学校的负担。”

  此外,她还建议由中央和省级财政设立专项资金,对接受农民工子女较多的流入地政府给予财政转移支付,多渠道减轻流入地政府的财政负担。

  在制度层面,王玉芬代表建议,针对流动人口大量增加的现实,为流入地城市教育扩容,同时,还要逐步变“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义务教育机制为常住地人口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流入地政府要把常住人口纳入城市公共服务范围,突破户籍限制,试点开放城市职业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和以后的升学制度,建立保障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长效教育管理体制。

  记者 朱立毅 雷敏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李季】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