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清华大学教授吴建平:让中国成为互联网强国

2011年03月30日 10:24 来源:光明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编者按

  钱穆所言,“能追忆者,此始是吾生命之真。其在记忆之外者,足证其非吾生命之真。”

  为迎接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本报从今天起特辟“清华学人”栏目,介绍当今清华园里不为世人熟悉、追求大学“生命之真”的学人。

  静水深流。胸中丘壑。

  曾经,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王国维……他们的璀璨光芒被一代代清华学子追忆不已。会意之中,我们也在发问,今天的清华还有这样的影子吗?当然,吴建平、邱勇、张希、曾成钢、王光谦……在这些或显生疏的名字背后,我们会找到。也许,这些名字日后将串起当下清华记忆的符号,成为一章章续写清华往事的主角。

  20年前,人们不知道互联网为何物;20年后,我们无法想象没有互联网生活将会怎样。20年间,从一个点、一条线到一张网,现实与虚拟交错演进,中国,以令人惊叹的速度崛起为互联网大国。

  回望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史,一个人绝不能忽略;展望中国互联网的未来,这个人同样不能忽略。

  他是中国互联网建设和研究的主要开拓者。

  他叫吴建平,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主任、信息网络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下一代互联网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国家973计划新一代互联网体系结构研究首席科学家。

  2010年7月,吴建平成为我国首位获得国际互联网界最高荣誉“乔纳森·波斯塔尔奖”的科学家,国际互联网协会主席兼CEO Lynn St. Amour在颁奖大会上说:“二十年前,吴博士认识到互联网的重要性和未来影响力及其将会在中国的社会改革、技术发展和经济增长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为了实现梦想,他带领团队持之以恒地努力工作,先后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国家学术网CERNET和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纯IPv6试验网CNGI-CERNET2,在推动中国互联网发展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并且对全球互联网产生了重要影响。”

  这样的评价,吴建平当之无愧——

  1994年,世界第一代互联网日渐兴盛,中国互联网建设大计迫切提上议事日程。在当时国家计委和国家教委的组织下,六所在计算机学科优势明显的高校开展此项工作,清华大学获得了牵头的机会,吴建平就是当时那批年轻人中的领头者。

  一年之后,吴建平主持完成了我国第一个覆盖全国的计算机互联网: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此后,由这批专家牵头,国家批复的我国第一批互联网科技攻关项目相继展开。如今风靡中文互联网的搜索引擎“百度”,教育领域革命性的高考网上录取……网络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而支撑这一改变的便是吴建平等专家和技术人员的研究成果。

  吴建平先后主持完成了20多个国家大型科研项目和工程。而在现行互联网IPv4地址资源即将枯竭和面临其他许多技术挑战的形势下,他又成为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研究的主要发起者和推动者之一。在国家2003年的及时决策和支持下,他领导的“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CNGI-CERNET2主干网”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纯IPv6互联网。今天,从IPv4过渡到IPv6已成为全球互联网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紧紧跟随和创新研究下一代互联网技术和应用十多年后,中国的下一代互联网终于走在了世界前列。

  更让人自豪的是,向来被美国垄断的互联网关键技术——核心路由器也已经被清华大学等中国科技工作者们掌握,这意味着,中国可以依靠自己的科研力量抢占互联网技术的制高点。

  “我从上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进行计算机网技术研究,那时的中国面临着国际上的技术封锁,我们的研究举步维艰。”吴建平说,“但就是在那时,中国科学家就已经决定应该发展自己的技术,要有创新,而不只是简单的模仿”。

  这是一个科学家朴素的志向,但为了这个志向,吴建平付出了超乎常人的努力。

  “他是一个铁人!”在清华大学FIT大厦,吴建平的办公室熄灯最晚,他得到了同事们这样的戏称。

  在很多同事看来,年近六旬的吴建平缺少很多生活情趣:一年中三天两头出国开会,可他不玩儿不转,开完会就回来,常常是从机场直接到办公室工作。晚上11点前很少休息,为节省时间经常在车上听下属汇报,从清华大学到外面开会几分钟的路上他也能眯一觉。

  但在吴建平看来,最大的乐趣就是研究互联网,最大的志向是用中国自己的技术建立中国的下一代互联网,并为国际互联网作出中国人的贡献。

  他说,“回顾自己30多年的工作经历,我觉得作为一名科研人员首先需要坚持,坚持自己的科学理想;其次应该团结,没有一个好的团队,我很难取得点滴进步;而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应该是创新,没有创新精神,只能单纯地成为模仿者。”

  恢复高考第二年,吴建平考取清华研究生,开始全力投入网络技术研究,做“大网络”的梦想便开始慢慢在他的脑海中扎根。1981年,吴建平毕业留校,“把计算机连起来,连成一个广域网”,他当时的大胆设想令人惊叹。

  没有设备,资金缺乏,拿着导师给的几万块钱,吴建平开始没日没夜地干。“他从来不抱怨,而是踏实地创造条件,用实际工作推进事业的发展。”他的学生和同事这样说。

  1994年,CERNET示范工程刚刚开始建设和发展,吴建平已经注意到美国在研究下一代互联网技术。1996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设立了“下一代互联网”(即NGI)研究计划,支持大学和科研单位建立高速网络试验床vBNS,进行高速计算机网络及其应用的研究。到1998年,美国100多所大学自发成立联盟式组织UCAID从事下一代互联网INTERNET2的研究,这一举动引发了吴建平的高度关注。

  “吴建平是一个很有远见的人,很多事情往往是在事后才能感觉到他的过人之处。在下一代互联网的发展上就很明显。”他的搭档都很佩服他。

  1998年3月,在国家自然基金委的支持下,吴建平等人发起关于下一代互联网的研讨会,并提出具体建议,引起了自然基金委的关注。1999年3月,NSFCNET项目立项,开始了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研究与建设。吴建平随之敏锐而坚定地判定:IPv6将是互联网发展的新方向,也是中国赶超的机会。

  “未来社会,网络是一种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它将对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科技教育,乃至国防政治起到决定性的影响。”吴建平说,“如果我们失去对下一代互联网的发言权,我们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别人。”

  吴建平的远见卓识,他的坚韧、执着为中国互联网赢得了重要的领先机会,TCP/IP协议合作发明者、互联网雏形ARPANET网络系统设计者罗伯特·卡恩博士曾经表示,“就下一代互联网发展情况来说,美国需要尽快追赶中国”。

  这是清华的骄傲,也是中国科技界的骄傲。但对吴建平来说,努力远未终止,他说,“中国已经成为一个互联网大国,我更期待中国能够早日成为互联网强国。”(本报记者 丰 捷)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邓永胜】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