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河北农大15年资助病逝同学父母群体的道德传承

2011年04月08日 10:03 来源:光明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15年默默资助病逝同学父母群体的道德传承——

  “崇德”校训融入河北农大师生血脉

  连日来,河北农业大学果树93(01)班毕业生群体坚持15年默默资助病逝同学父母的感人事迹,经本报连续报道后,中央及地方新闻媒体纷纷转载和报道,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随着采访的深入,本报记者强烈地感受到,这一群体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河北农大百年来深厚文化底蕴和道德传承的养成,是河北农大多年来先进典型层出不穷良好校风的薪火传承。

  动人事迹在一代代学生中传承

  作为一所百年老校,河北农大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道德传承,“崇德、务实、求是”的校训已经融入成千上万农大师生的血脉中。在河北农大校园采访这些日子,一个个类似93(01)班优秀毕业生群体的动人故事再次成为广大师生热议的话题。

  “我希望我所帮助过的学生能明白一个道理:尽自己所能去帮助别人,勿以善小而不为。”“我希望我所帮助的学生在其工作后,能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得到帮助,能让这爱心传播扩展开来。”这是河北农大畜牧专业87级校友郭世毅在给母校的一封信中吐露的心声。从2000年他在母校设立“郭世毅奖学金”以来,奖学金数额不断增长,共捐款22万元,资助学生220名。他本人从不参加任何颁奖仪式,甚至到校后饭都不吃,只是每年准时将钱打到有关账号上。

  另一个同样感人的“约定”故事正在新一代在校大学生中演绎。时间追溯至2002年的一天,邯郸市某学校校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时任该校教师的河北农大畜牧90(02)班毕业生王保安当时正在车上,他自救下车后发现车上还有很多人,在撞车后产生的浓烈烟火中,他义无返顾重返车上,先后救出十多位遇险乘客。当他继续施救时,车体爆炸了,王保安不幸遇难。同是农大毕业生的王保安的妻子也在事故中受伤。俩人有一聋哑男孩。面对这个不幸的家庭,学校畜牧、兽医专业几位班长发动同学捐款1万多元,在后来的几年中,同学们经常通过电话问候安慰王保安的家人,有机会出差到了邯郸,也纷纷前去家中看望资助。今年春节过后,聋哑男孩又患了骨癌,同学们自发捐款13万多元,委派石家庄的同学送到医院。大家相约,密切关注孩子病情变化,随时给予进一步的帮助。

  与93(01)班毕业生群体默默资助病逝同学父母的感人故事一样,1984年河北省省会石家庄涌现出了沉绿湖抢救落水儿童英雄群体,河北农大水利系学生张宗友就是群体一员,张宗友回校后只字未提,直到后来上级组织找到学校进行表彰时,大家才知晓张宗友的英雄壮举。

  这些先进事迹和人物不断教育和激励着在校学生。河北农大现有30个志愿服务类学生团体,他们扎实深入、有声有色的活动吸引了学校和社会上数万人参加。2003年3月16日,爱心社发起河北省高校首次白血病知识宣传及血样采集活动,一次性捐献血样1500余份,成为当时全国规模最大的一次造血干细胞捐献活动。截至目前,河北农大师生无偿献血2万余人次。

  “真情是打开学生心灵之窗的金钥匙”

  河北农大党委书记程庆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果树9301班是该校毕业生中的优秀代表。他们的事迹,是学校长期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和育人导向,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果;他们的行动是对“崇德、务实、求是”校训精神的具体诠释;是对“艰苦奋斗,甘于奉献,求真务实,爱国为民”的“太行山精神”的传承和生动实践。

  河北农业大学是一所有着良好传统的学校,在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方面曾受到各级党组织的多次表彰,曾多次被评为全国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普通高校、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2008年学校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创建单位。

  校训之首“崇德”二字,彰显了学校在育人过程中始终把学生的品德培养放在首位。多年来,河北农大坚持把思想教育与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相结合,不断创新工作内容、形式和机制,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思想教育过程,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学校1994年创立的由学生和嘉宾互动的“焦点时刻”节目,被国务院有关领导称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好抓手”,这一活动已经影响了数以万计的学生。近年来,学校又建立了“面对面——河北农大‘焦点时刻’网站”,开设院级“焦点时刻”,进一步增强了教育的影响力和覆盖面。

  学校开创的中层以上干部联系学生班制度、党员联系宿舍制度、“5+1”新老生同寝模式、老教师关心下一代工作等,以“家长般的关心呵护,同龄般的理解和沟通”与学生交友谈心,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程庆会书记、王志刚校长今年开学后一个月内分别与研究生、本科生召开4次座谈会,与联系班学生一起开展关于“年轻人如何走向成功”等多方面交流,在交谈中增进感情,在碰撞中形成共识。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既不是板起面孔的简单说教,也不是脱离实际的空中楼阁,只要方式方法得当,我们的青年学生是乐于接受的。”校长王志刚教授深有体会地说,“真情是打开学生心灵之窗的金钥匙。” (记者 耿建扩)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尚初】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