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诸葛亮班”是个教育怪胎

2011年04月14日 14:53 来源:工人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据媒体报道,为了探索高等学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湖北襄阳学院开办了孔明学院,从千余人中遴选出80人,分设两个“诸葛亮班”。此举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

  处在大学教育向前发展和向上提高的角度来看,建立孔明学院无疑是一种改革尝试。从这一点来说,襄阳学院的勇气和胆识无疑是值得鼓励的。然而,话说回来,改革不是换个名字那么简单,与准备工作长达数年的南方科技大学相比,迄今为止,我们并没有看到襄阳学院有什么新的举措。

  乍看“孔明学院”、“诸葛亮一班”、“诸葛亮二班”,头衔不小,名声很响,不过,仔细辨析之,不难发现,“孔明学院”、“诸葛亮班”不过是个大忽悠,是当下各地历史名人争抢战在大学的延续,是前段时间襄樊更名为襄阳行动的延续罢了。说白了,“孔明学院”、“诸葛亮班”的诞生,是诸葛亮故里资源争夺战的怪胎和恶果。

  “孔子学院”是以传播中国语言和中国文化为目的的学校,所以以中国文化代表人物孔子命名。然而不管是“孔明学院”,还是“诸葛亮班”,与诸葛亮本身没有任何关系,既不是研究三国的学院和班级,更不是探讨诸葛亮的学院和班级。实际上只不过是借诸葛亮的名字吸引大众眼球而已,进行新一轮的诸葛亮老家及其旅游资源推销的炒作。

  如果硬要说“孔明学院”、“诸葛亮班”与设立者襄阳学院有关系的话,那么也只是与襄阳这个城市有一点点关系,是长期以来襄阳市单方面认为诸葛亮的故乡在襄阳,一直打着诸葛亮的旗号对外宣传和推销襄阳的旅游资源,可惜的是遭遇了河南南阳方面的强烈抵制和不满,双方近几年更是为了争夺诸葛亮资源展开多场文战。

  从诸葛亮资源争夺战的角度说,“孔明学院”、“诸葛亮班”的设立,不是更好的服务学生,提高学生的教育水平,拓宽其知识面,而是为了让在更多的人认为诸葛亮的故里就在湖北襄阳,而不是河南南阳,让襄阳在诸葛亮资源争夺战中占据更有利的形势和地位,这才是设立“孔明学院”的主要目的。换言之,襄阳学院设立“孔明学院”不是文化宣传和发展教育的结果,而是沾染社会上的铜臭味的产物。

  可以预测到,面对襄阳方面在争夺诸葛亮资源战中步步紧逼,甚至不惜让大学学院更名,南阳方面不会轻易罢休,这场争夺诸葛亮故里之战会上演更“精彩”的戏码。

  实际上“孔明学院”的设立,给当下愈演愈烈的历史名人争夺战提供了一件新武器,就是在当地的大学中以本地产生的名人命名院系,各地可能刮起一股名人学院命名风,什么“曹操学院”、“陈胜班”等说不一定也会出现。张立美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李季】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