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贵州高校学科实施结构调整 将引入专业退出机制

2011年04月21日 16:11 来源:金黔在线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今年,贵州省将采取一系列措施大力推动全省高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昨日记者从贵州省高等院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通报会上最新获悉,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等学校将以加挂方向形式新增设与我省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密切相关的专业方向,并且今年就将开始招生。

  新增专业与产业结构调整相关

  据悉,截至2010年底,我省共有25所本科院校(含8所独立院校),共设置167种本科专业、622个本科专业点,59个专业点,覆盖了现行11个学科门类(除军事类外),专业设置总数占1998年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的67%。

  贵州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表示,总体上看,高等教育学科结构与当时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是基本适应的。但面对“十二五”期间,我省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人力资源的重新配置,我省学科专业结构还存在诸多问题,比如高校学科专业结构不尽合理等等。

  为此,今年贵州省将采取一系列措施大力推动全省高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该负责人表示,我省高校今年新获教育部批准设置了部分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等学校以加挂方向形式新增设了与贵州省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密切相关的专业方向,并且今年就将开始招生。

  19个本科6个专科

  新获教育部批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具体为:

  按大类招生中,贵州大学新增植物生产类(农业科学与技术类)、电子信息科学类、社会学类、中国语言文学类、森林资源类(森林资源与生态工程类)、土建类(建筑规划类);贵州师范大学新增机械类和电气信息类。

  普通本科专业增设专业方向中,贵州大学有12个增设专业:物理学(射电天文学)、应用化学(精细化学)、采矿工程(矿山机电)、勘察技术与工程(地下隧道与隧道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G)、食品科学与工程(酿造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清洁煤化工)、制药工程(民族药学)、制药工程(生物制药)、农业资源与环境(土壤与农化)、农业资源与环境(土地规划与信息技术)、公共事业管理(城市管理)。

  贵州师范大学有5个增设专业:法学(知识产权)、法学(司法实务)、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城乡规划与设计)、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土地规划与利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应用电子技术)。

  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增设两个专业:艺术设计(旅游商品设计与营销)、音乐学(航空及高级综合服务管理方向)。

  新增专科专业中,黔南民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增设了医学影像技术、中药学2个专业;遵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增设了公共卫生管理、医学营养学、助产、康复治疗技术4个专业。

  引入专业退出机制

  在大幅度增设专业的同时,我省还将引入高校专业退出机制。该负责人还表示,对社会认同度不高,社会需求量明显下降、师资队伍薄弱,就业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调减招生计划的,将进行专业重组和改造。对限期整改仍达不到要求的,且连续3年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专业停止招生,直至停办该专业。对部分虽需求趋于饱和但仍有需求的专业,实行间断招生。

  ⊙专家观点

  贵州大学理学院院长韦维:“大二”细分主攻方向就业路径更宽广

  今年贵州大学新增专业中,大部分都是理学专业。这次调整,专业针对性更强,就业方向更宽,选择自由度更大了。调整和新增设的各种专业,都是针对当下高校学科专业结构不尽合理,应用型专业薄弱的前提下进行的。就电子学科而言,贵州大学理学院不再沿用过去的分专业招生模式,而是结合电子产业大类进行招生,大学二年级再对学生的学习方向进行分流,这样做的好处是使得学生未来的就业口径更宽,选择的自由度更大了。

  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指导处处长张克峰:应用型人才应对工业强省

  从各大高校“大手笔”新增和调整专业的情况上看,我省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将会更大,就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而言,工科学生的就业一直都没有出现过什么问题,资源类工业相关专业的学生留在本省的较多,电子信息类相关专业学生多在外省就业,这也是我省工业化发展结构不均衡的一种表现。

  本次专业调整是在结合我省工业强省、城镇化带动战略及农业产业化需要的前提下进行,专业也更加对口,发展性也较强,未来这批学生的就业情况值得看好。对于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而言,在工科专业的选择上,建议理科理论性扎实,动手能力强、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进行报考。(贵州都市报 记者 申红珊)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志刚】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