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女大学生倡议拒婚前同居 网友响应"恋爱回归传统"

2011年04月29日 10:18 来源:燕赵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女大学生倡议拒婚前同居网友响应“恋爱回归传统”
在条幅上签字表示支持。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4月27日,河北经贸大学大三女生庞姣姣以个人名义发起签名活动,倡议同学们拒绝婚前同居、婚前性行为,学习传统文化,做自尊自爱的新时代“窈窕淑女”。(详见本报4月28日A22版报道)昨日,经本报报道后,引起市民和网友热议,石家庄外语翻译职业学院5100余名学子更要以实际行动响应庞姣姣倡议。

  【影响】

  众网友支持庞姣姣

  昨日,此事经本报报道后,新华网、中国新闻网等全国上百家新闻网站转载,百度搜索可见1500多个相关网页。其中搜狐等门户网站在首页进行了推荐,3000多名网友留言,绝大多数都赞成庞姣姣此举。

  “中华传统文化复兴,要依靠这样明事理的年轻人!”“不光是女生要自爱,男同胞们你们也要管住自己!也要自爱!” “如果你真爱她,就不要伤害她!如果你不爱她,更不要伤害她!” “我们学校也有同居的,但那毕竟是少数!庞姣姣的倡议是对大家的善意提醒,支持!”

  还有极少数网友表示反对,甚至对庞姣姣的倡议活动进行嘲讽,但马上就有网友替她仗义执言:“大学本来就是多元的,为什么你标榜自由化,只赞成性解放,却不赞成她们自觉回归传统呢?”

  市民孙阿姨打来电话说,她女儿在河南某大学上学,去年暑假没回家,原来是偷偷做“人流”了,手术后,一些并发症很明显,孙阿姨得知后很伤心。“我不阻止女儿谈恋爱,就是心疼女儿的身体。”孙阿姨说,“庞姣姣的倡议非常好,我希望能有更多学校响应。不为别的,就为了孩子们不受伤害。”

  昨日傍晚,记者采访了庞姣姣,她说,活动在河北经贸大学得到上千学子签名支持,她深受感动。“今天我上了一天课,不知道外面的反响这么强烈!谢谢大家的理解和支持。”

  【现场】

  5100余名学子响应倡议

  昨日16时许,石家庄外语翻译职业学院广场上,数百名学子排成整齐的队伍,举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大学生拒绝婚前同居,远离堕胎陷阱”等条幅。

  同学们纷纷在条幅上签字,不一会儿,三个5米长的条幅便签满了学子们的名字。记者注意到,签名的不仅有女生,还有一些男生也赶来签名。一名男生说, 个别大学生以为,进了大学就可以享受更多自由,甚至对自己不负责任,不惜以青春“赌”明天,“这些行为是不对的,大学生还是应该以学习为主。”

  “我们要以实际行动支持庞姣姣,不仅要在我们学校进行签名活动,还要写信给外校的朋友们,让大家都参与进来。”一名女生说,“签名只是个仪式,我希望更多的同学在心里认同庞姣姣的倡议,因为这倡议的确是在为我们女生着想。”

  据了解,该学院45个专业的5100余名学子,都将陆续签名响应庞姣姣的倡议。

  【对话】

  石家庄外语翻译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王振岭:

  “与其讳莫如深,不如讲明危害”

  记者:为什么这么快就响应庞姣姣的倡议?还让全校学生都参与进来?

  王振岭:我认为,与其讳莫如深,不如讲明婚前同居、“人流”的危害!我校自2000年成立以来,除了通过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一直是全封闭、军事化管理,因此学生极少有婚前同居的行为。同时调查显示,婚前同居的大学生,在我国大学生中仍属于个别。但是,我们觉得仍有必要进行提醒,这才是对学生真正的爱护。

  记者:除了签名活动,还有其他举措吗?

  王振岭:我们准备在校内成立大学生不文明行为纠察队,一旦发现有婚前同居等不文明行为,立即劝退。

  记者:这样做是不是有些过激了?

  王振岭:对于大学生恋爱,我们不鼓励,也不反对。但我校与其他学校不同,全校5100余名学子,85%都是女生。婚前同居、婚前性行为,受伤害最大的还是女生。为了让家长放心,真正为学生自身着想,我们只能这么做,过激一点也是为了警醒同学们,希望大家明白我们的苦心。

  【专家】

  “人流”可能会致终身不孕

  河北某大医院的妇产科王主任介绍,前几天,有一名怀孕的女大学生来做“人流”。这名女生很胖,因肚子痛到医院消化科就诊,消化科的医生对她进行检查后,立刻把她“撵”到了妇产科。经B超检查,女生已怀孕七个月了,她竟然还不知道。手术时,女生疼得撕心裂肺,发誓再也不干傻事了。

  王主任介绍,“人流”对女孩身体伤害很大,容易造成习惯性流产;诱发各种并发症和疾病,有的会导致终身不孕,有的会危及生命。“我希望在校的学生保护好自己,不要留下终生遗憾。”王主任说。(记者 孟醒石 实习生 李辉)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肖媛媛】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