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母亲节“如何尽孝”引关注:请给父母做顿午餐

2011年05月06日 15:58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最近一段时间,网上一条用相机拍摄的视频短片《天堂午餐》广为流传,各种转载、观看点击加起来近千万。这则短片没有华丽的镜头,没有复杂的故事,甚至所需要的“投资”加起来不过200元,但却引发了网友们的强烈共鸣。因为这则短片叙述了一个很多年轻人正在面临的古老话题:孝顺。也正是这样一个简单的视频,却让很多80后、90后网友看得泪流满面。甚至连央视也用“《天堂午餐》引人泪奔”为题,关注了此事件。

  感人

  5分钟做饭短片 让80后泪奔

  《天堂午餐》的故事“很单薄”,主要讲述的是,儿子小翼为天堂里的母亲精心准备的午餐。短片中小翼始终面带微笑,一边做饭一边回忆起母亲生前的点点滴滴。如今,母亲不在了,小翼把亲手做的小菜一一摆上桌子,为母亲盛上满满一碗饭。而餐桌旁,却只有妈妈的遗像相伴,泪水顿时从眼里溢出,饭菜难以下咽……

  该片的题材并不新鲜动人,但道出了一个容易被我们忽视的现实“子欲养而亲不待”。无论是母亲那句“小翼,吃饭了”,还是片中两朵开得正旺的康乃馨,都让看过短片的人瞬间泪崩。“当你在等以后,就已经失去了永远……”短片里的小翼就是众多“80后”自己生活中的影子,而“等您老了,给您做吃的”,更是很多人在小时候就对父母许下过的承诺。

  拍摄这部短片的,是河北传媒学院的一位大三学生刘啸宇,摄影专业,他一人担当了这个视频的导演、摄影和编剧。谈及拍摄初衷,《天堂午餐》这个剧本是2010年8月完成的,一开始该剧本起名为《一次》,经过再三思考,最终定名为《天堂的午餐》。“这个剧本搁置了一段时间后,我突然想把这个剧情用短片的方式演绎出来,因为我觉得这个短片很有教育意义,能够启发人们怎样尽一份自己的孝心,我也拿他参加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短片大赛。”

  刘啸宇只用了两天时间就完成了拍摄工作,但是前期的准备工作却很多,也比较困难。拍摄场地是他的新家,但当时准备要拍这个短片的时候,新家还没有装修入住,为了完成他的梦想,他的父母也付出了很多,“为了拍这个短片,我爸妈抓紧把家具买了,提供短片拍摄需要的一些道具,尽量给我布置一个满意的拍摄场地,我很感谢我父母一直这么支持我的工作。我其实希望通过这个短片来掀起社会上的一股热潮———尽早尽孝心,不要等,希望所有的人都尽早尽到自己的一分孝心,这个短片不只是给80后或者90后看的,也不只是给儿女们看的,而是面向大众,做给全部的人看,触动每一个人的内心,带给全社会一个启发、一份教育。”刘啸宇说,他是家里的独子,爸妈很疼爱他,在完成短片制作的过程中,他也完成了对自己心灵的洗涤,更明白爸妈的辛苦,“在我写这个剧本时我就已经有了很深的感触,我以前也知道爱父母,可现在更懂得怎么样去爱,生活中的每时每刻都能尽到自己的孝心,而不是等到几年以后再去孝敬自己的父母。我希望大家都明白‘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就像短片中的一句话,‘当你在等以后,就已经失去了永远’,这也是短片的主题。”

  争议    

    在父母跟前啃老与远离父母生活自立,孰孝?

  自从这部短片在网上流传开,刘啸宇的电话就忙个不停。根据他的说法,自己最多的时候一天要接四五十个电话。很多人打来电话的原因就是想对他表示一声感谢,感谢他唤醒了自己的那份孝道良知。

  而在网上,诸多网友们在感叹,短短6分钟的短片改变了他们的观念。不少人表示,年轻人总以为等自己发达了再尽孝,而在奋斗过程中却常常忽略了父母。一位网友在其留言中写道:“小时候,总是对母亲说,等我长大了给你买糖吃,等我长大了给你做饭,等我长大了带你去旅游……但长大了一心扑在工作、房子、孩子上,心安理得地接过父母攒了半辈子的钱买房子,让他们带孩子,忘记了自己小时候的誓言,根本没意识到父母每天都在老去。”网友“amay1974”说:“‘以后’这两个字是在骗人骗己。孝敬父母,只有立刻、马上行动,以后才不至于后悔。”网友“艾闻0105”则回想起自己去世的父亲。他说:父亲在世时,因为工作忙自己没有好好孝顺;今年春节,他特地买了父亲生前爱吃的东西、爱喝的酒,去祭拜父亲,可父亲再也吃不到喝不到了。他很伤感地表示:“朋友们好好照顾父母吧,不要和我一样后悔!”

  而在网上的诸多讨论中,不少80后年轻人也意识到了这样一个问题:按照中国传统的儒家理论,父母在,不远游。作为子女,应该在父母身前尽孝。老人们其实对子女别无所求,只要在其身边,陪其聊聊天,说说话,吃顿饭就已经足够了。但有些人也提出这样一个观点:对于很多老人来说,对孩子们最大的要求,就是能够“有出息”,能够有更好的发展,不用担心在其死后孩子们的生活会出现大的问题。而从现在的中国经济发展情况来看,在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大城市,发展机遇的确是比很多二三线城市要多,因此不少人涌向大城市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样就造成了很多孩子远离父母,但凭借自己的才华,足以在大城市内立足并养活自己。一位深圳的网友就说,自己是学计算机软件开发的,毕业后就到了深圳,因为在自己的老家连个像样一点的软件公司都没有。“虽然不在父母身边,但我的父母一直都认为我是个孝顺孩子,因为比起他们街坊邻居的同龄孩子在老家向父母要养老钱来买房,结婚,我这里的房子车子什么都是自己的劳动所得,而且发展前景也不错,家里人根本不用为我的前途担心。在我的父母看来,这样已经算是最大的孝顺了。所以,虽然他们并不习惯深圳的生活,不愿意到这边来居住,但他们并不认为我没给他们做顿饭,没有每天都跟他们说说话,算是一种不孝。”

  专家说法

  受访专家:

  骆风(广州大学教授,广东现代家庭文明与亲子教育学会会长)

  郑晨(《家庭》期刊集团副研究员)

  【现象】孝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现在大家对孝的理解经常性地出现偏差,因为传统孝道中很多情况看起来并不符合当下社会现实,比如“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再比如,“父母在,不远游”,以及要求子孙光大门楣等。然而,符合新型社会形态的、符合当下现代人实际情况的“孝”的标准却并未提出。

  郑晨:这些情况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显然是一种封建的说法。但现在很多孩子因为各种原因不愿意结婚生育也是客观事实。这一点不能算是不孝,但父母催着孩子结婚也是为子女着想,按照中国的传统,子女不能违背父母意愿,然而现代父母与子女之间更应该相互尊重,有些人倾向于晚婚晚育,这时父母也不能强迫子女结婚。现在“新”孝道是双行道,不是单行道,父母要尊重子女的选择,子女也要尽量尊重父母的建议。

  至于光宗耀祖,同样属于传统孝道文化之一,但对现代而言并非完全没有可取之处,它可以成为人生奋斗的动力之一。但是现在,一个人拼命奋斗也未必一定成功。而且,做一个人格健全的人比一个大富大贵但是人格却不大健全的人来得孝顺得多。父母不应该给子女太大的压力,作为子女也不能盲目遵从父母的观点,这是“盲孝”不是真“孝顺”。

  骆风:“父母在,不远游”也应该辩证来看。在不在父母身边,完全不成为子女衡量孝顺与否的标准,有些“啃老族”天天都在父母身边,吃父母的、喝父母的,工作了还伸手向父母要钱,这才是不孝顺。关心父母的健康,体贴老人的心情,经常想着家里的老人,对他们感恩才是真正的孝顺。

  【现象】如今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年轻人所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很多人为了有更好的前途忙于事业,《天堂午餐》中描述的情况已经成为很普遍的现象,不少人认为,等自己成功了,有时间了,再好好孝顺父母。

  骆风:追求成功和孝不孝顺是两个完全不相关的问题,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获得成功,但是每一个人都要孝顺父母。作为父母,大多数都不会给子女过高的要求,尤其是现在独生子女居多的情况,父母就算内心中有个天大的愿望,也不大会要求子女为此搏命,他们更需要子女的关心。成功之后再孝顺父母,这不算真正的孝顺。现在就有很多人误以为,靠着自己打拼,获得了成功,向父母报喜,给老人带去财富和地位就是孝顺,其实不是。很多父母对于自己的孩子都不会有太高的要求,只是希望他们能够时常给自己打电话、报平安。多数父母已经了解子女工作太忙,于是他们会为了子女感到不安。所以,实际上成功之后再孝顺的想法只是子女个人主观意义上的“孝顺”,他们没有理解父母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如果子女尽自己所能在照顾父母的话,那也是孝顺,不过最好还是能够陪伴在父母身边,毕竟父母老了,就是希望有个人在身边陪着。而且,人的一生,工作是没有尽头的,但父母的生命却是有限的,在这种情况下,子女应该与父母沟通,共同做一个孰轻孰重的选择。让父母能够心情愉快,健康长寿才是一个子女最好的“孝顺”。

  郑晨:现在,尤其是在城市中生活的老年人基本上都是衣食无忧,需要的更多是儿女精神上的关心,而非物质供养。过去生活艰苦,物质上的赡养是衡量孝道的标准,现在强调精神赡养,即使在外面拼搏也要经常问候老人,最好是能常回家看看。孩子工作压力大,为人父母也是能够理解的,这就需要子女和父母之间互相沟通。两代人之间总是有代沟、隔膜,文化冲突也在所难免,但不能因为有冲突就中断跟父母的联系,更不能对父母不闻不问。

  【现象】同样是因为中国的经济发展,现在很多老家在二三线城市的年轻人,如果不出去拼搏的话,按照现在的物价一辈子连一套房都买不起,但这样的结果,却是守在老人跟前,可以满足老人们的一些愿望。

  骆风:如果让父母给自己出钱买房的话,当然不能算是孝顺。作为子女,最多就是遇到困难的时候跟父母说一说,或者让父母帮一点力所能及的小忙。要不要买房、买车?作为子女应该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考虑,不应该给父母太大的压力,老了就是要享清福的。

  郑晨:父母给钱买房的问题还是得因人而异,如果父母有钱的话,那么出钱给子女买房未尝不可。但如果父母境况一般,作为子女就应该体谅父母的状况,不要给老人家太大压力,大多数父母都已经退休,每个月的退休金就那么一点。事实上,传统文化中的孝顺到现在社会中已经由一个子女单方面的付出转变为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双向互动。所以子女与父母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尊重才是真正的孝顺。

  记者手记

  尽孝“唯心主义”

  汉字的“孝”,拆开来看,上半部分是“老”,下半部分是“子”,算是很符合现实情况:如今“尽孝”的主力人群,就是上有老,下有小的80后。不过,虽然专家们解读并且定义了关于新孝道的规范,但在这里还是需要提醒一下,所谓的尽孝,孝心和孝行得分开来看。有些人,有孝行但不一定有孝心,有些人,有孝心但没有实际举动。二者都不见得算是不孝,但也不能因为只有其一,就将其归结为一个孝顺的子女。

  《天堂午餐》显然就是一个有孝心而无孝行的典型例子。短片中的儿子究竟算不算孝顺?如果说他不孝,起码他在母亲活着的时候,还说过“等你老了,我天天做饭给你吃”这样的话;如果说他很孝顺,直到母亲去世,他才想起来做这样一顿饭。可谓有心无行的代表。而这部短片引发如此之大的共鸣,恰恰也是因为,这个社会上很多人都还没有泯灭自己那份孝心,但却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无法付诸行动。

  至于那些守在父母身边伺候的年轻人,尽孝的举动很多,但是,天下哪有一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儿女“有出息”呢?或许,父母的内心深处,在看着你承欢膝前的同时,也有一丝惋惜,认为你没有把大好的青春年华,用于建功立业上呢?

  孝心和孝行并不矛盾。但很多时候,我们必须要做出一些选择。而若是在这两者之间挑选的话,个人认为孝心的重要性应该高于孝行。因为只要有心,你早晚会产生相应的举动。但若你只是无意识地,全凭天性和习惯去照顾父母,那么这样的孝顺,始终都是空洞的。

  所以,孝与不孝,惟存一念之间。是为尽孝“唯心主义”。●南方日报记者 郑照魁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吴博】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