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大学生网上活跃网下焦虑 压力成心理困扰主因

2011年05月19日 14:35 来源:长沙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即将来临的5月25日“吾爱吾”心理健康日,也将是湖南各大高校心理健康活动粉墨登场,你方唱罢我登台的时间。5月,注定要将教育焦点引入到对大学生精神世界的关怀。中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精神卫生研究专家肖水源表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说来是好的,但也存在很多普遍性的问题,其中有些是非常严重和非常复杂的。关于这些问题的产生,不宜进行简单的归因;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一项持续的、系统的工程,不应只是热闹在5月。

  调查显示 九成大学生有过心理困扰

  日前发生在湖南某高校校园的一社会青年对女大学生求爱不成将其残忍杀害的恶性案件被广泛关注,一时间“大学生情杀”成网络搜索热词,线上线下,议论纷纭。“为情所困”为人之常情,而以情之名义,随意戮杀他人生命,则远远超出“爱情”的讨论范畴。

  对“爱情”的焦虑还只是校园小众的焦虑。近日,大学生杂志社、中国大学生网《2010-2011年度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发布。数据显示,九成多的大学生有过心理方面的困扰。人际交往压力、就业压力、处理情感问题能力不强是造成大学生心理困扰和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调查结果显示引起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首位是人际交往带来的压力。

  湖南中医药大学中西医临床专业大三学子陈健介绍,每一天的快乐与否,全在跟同学老师的互动是否愉快上。“我的专业成绩一直很好,从来不会影响我的心情。”陈健表示,可是在大学校园如何处理关系,则让他大费脑筋,“有时候跟老师同学说一句玩笑话,如果对方反应不积极,我就会担心是否言语过分不得体伤害了对方,这种担心会让我惴惴不安很久。越担心也越不想跟人多打交道,同学也笑我是‘装在套子里的人’。”

  谁担责任 专家网友挖大学生心理病根

  此类事件一发,最多的声音是质问“我们的大学教育怎么了”? “今日之青年,从校门到校门,肢体健而心理脆弱,智商高而人格残缺,什么原因?教育体制难辞其咎!难道不是应试教育的恶之花吗?!”网友Obanews发在微博的观点很具代表性。

  湘潭大学2008级新闻系胡飞云同学是08级新闻一班的心理辅导员,常被同学称为“知心姐姐”。她表示,恋爱是人生的必经过程,大学对于大学生的恋爱一直都持着不提倡也不禁止的立场和态度,她建议在大学里开恋爱课程,让同学了解什么是真正的爱情,怎样成熟地处理恋爱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

  肖水源表示,像大学生最焦虑的人际交往问题,事实上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从小学到大学,我们的教育系统基本上没有对处理人际关系的原则和技巧进行教育和培训,基本上没有关注人际关系问题及其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家长也将主要注意力集中在品行和学业成绩上,很少过问孩子的人际关系及其存在的问题。

  另外,现在网络上虚拟的社会交往进一步占领了学生的实际社会交往时间,虽然网上表现得侃侃而谈,但一回到现实生活,在处理复杂人际关系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就不知道应该坚持什么样的原则和价值观,缺乏基本的人际关系技巧,缺乏基本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网络社交无法替代现实的社交生活。

  谁来改变 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前移到小学

  怎么样在大学避开心理悲剧?专家建议,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前移。世界卫生组织精神卫生专家顾问、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精神病学杨德森教授建议,分小学、中学、大学和社会四阶段设置不同教育目标:应该在小学与中学阶段开展生活技能训练课程,设置人际交往技能训练;在中学与大学的德育课、心理卫生课中要有公民道德、家庭道德与社会道德教育的内容;强调道德底线的普及教育,而不是强调道德顶峰的“人人为圣贤”超现实的理想要求。进入社会后,应该基于对人生中遭遇失败与挫折的理性认识,对强势与弱势群体存在事实的理性接受及其在自己生命周期中相互转化的理性认识,开展关于公益事业、扶贫济困、社会救助的感恩意识教育。

  调查的另一项数据,对大学校园的心理辅导工作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六成大学生认为心理健康工作者最应该加强的工作是深入学生中多沟通”。据记者了解,目前全省绝大多数高校都设有学生心理辅导机构,如何将工作做到细处,落到实处,将是这些心理工作者要挑战的命题。

  中南大学学工部副部长、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唐海波告诉记者,“5·25”谐音“吾爱吾”,该校将开展“5·25心理健康月”心理健康讲座、心理趣味知识竞赛、心理电影展等十余项活动,通过活动促进更多的同学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及维护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活动应该是贴近大学生需求的,才更有效果。”(记者 岳霞 实习生 邓美)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志刚】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