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00后”孩子成“班奴” 抱怨休息日比上学还累

2011年05月30日 10:15 来源:西安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00后”孩子成“班奴”抱怨休息日比上学还累
每到休息日,小小年纪的他们还要奔波在各种补习班之间。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当“80后”挣扎在“房奴”、“车奴”、“孩奴”各种压力中时,还有这样一群“90后”甚至“00后”——补习成了他们业余生活中的主题。虽然还是孩子,但是他们在大人的安排下已经成了“班奴”。

  孩子诉苦:“休息日比上学还累”

  “我不是在数学补习班的课堂上,就在正前往英语补习班的途中……”今年上初一的鹏鹏这样形容自己休息日的状态。

  让我们看看鹏鹏休息日的课程安排表吧:周六上午8点至11点学校补课半天,下午2点30分到5点长笛课。晚上7点到10点写作业。周日上午8点到11点30分语文补习班,下午2点到5点30分英语补习班,晚上7点到8点课外阅读时间(妈妈布置)。

  13岁的鹏鹏正是活泼好动的时候。“詹姆斯、科比、韦德、杜兰特都是我最欢的篮球明星。”说起篮球明星他如数家珍,“可是我已经很久没有看过NBA了,我妈说耽误学习”。鹏鹏告诉记者,他的休息时间几乎被各类补习班安排得满满当当,最爱的篮球课也在小学五年级时被妈妈强行停掉。马上就要升入初二了,鹏鹏的妈妈又忙着为鹏鹏联系物理化学补习班。“现在每天看着妈妈坐在那儿研究那些补习班宣传单,制定补习课程表,我就无比郁闷。”鹏鹏抱怨说,除了春节,几乎每天都要上课,休息日比上学还累。

  上小学三年级的苗苗多才多艺,在班上是学习委员。苗苗告诉记者,每周妈妈都为她安排了舞蹈、钢琴、画画、书法、英语各类兴趣班。“可这些班我一点都不感兴趣,我喜欢围棋,可妈妈说女孩子要有艺术修养,非让我学习舞蹈和钢琴。”苗苗说,班上同学几乎每个人都在上各类兴趣班,但这些兴趣班多是家长们按照自己的兴趣强行布置的。

  据一份中小学生补习班现状调查显示,小学生中上钢琴、小提琴、舞蹈、书法、美术、写作等兴趣班的学生达到80%,其中30%的学生是自愿上这些兴趣班。初中生参加数学、语文、英语、物理、化学等补习班的占到85%,其中25%的学生是自愿参加的。

  家长无奈:“孩子不学,就落后了”

  对于孩子的抱怨,家长也是一肚子苦水。“身不由己啊,其他孩子都在学,我们的孩子不学,就落后了。况且现在竞争那么激烈,学校也是排名淘汰制,不给孩子补习怎么办。”一名家长无奈地说。“当妈难,当‘90后’孩子的妈更难。看着那么小的孩子当‘班奴’,我们也心疼,但这都是为孩子好!”一位小学生家长在网上这样说。父母们有他们的很多无可奈何,被访者董先生道出了许多家长的共同心态:“现在升学的压力这么大,难道任由他们性子想学什么学什么,那不是白白把时间都浪费掉了。”

  其实对家长来说,孩子上补习班,自己也很累,一方面是昂贵的补习费用带来的经济压力,另一方面又担心补习是否能提高孩子成绩或者孩子对此无兴趣,再加上平时既要忙于工作,还要奔波于各个补习班之间接送孩子,相当费神。

  记者了解到,一般在补习班报读一门课程约700元,如果是名师班、精英班,甚至一对一补习班,费用则从2000元到1万元不等。家长朱女士算了一笔账,如果一个假期(寒暑假)报3门传统课程,加上3门艺术类课程,按高标准算,补习费、油费、午餐费加起来估计需要近万元。

  在调查中,不乏一些“跟风”的家长,有20%的家长认为,花钱给孩子上补习班是因为别人的孩子都在上。

  专家提醒:补习切莫跟风

  学生参加各种补习班,要适量适度。但在周末周日不宜给孩子报太多补习班,一到两个班即可,毕竟周末周日时间比较短暂。

  西安市教育学会会长许建国认为,在给孩子选报补习班时,家长应从孩子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如果孩子在某些方面的知识确实比较欠缺,跟不上学校的教学进度,家长可以适当给孩子报补习班,进行“补差”。如果只为让孩子赶超进度学习更深,反而容易让孩子产生厌学的情绪。尤其是在学校课堂上,孩子会认为这些知识自己已经学过了,不再专心听讲。“实际上,社会上那些补习班里的老师,远没有学校经过精挑细选招聘的老师水平高”。

  许建国认为,报什么补习班有必要征求孩子的意见。“除了周末周日,在假期里,家长在给孩子报班时,应该充分征求、重视孩子的意见,以孩子自愿为原则,不要强迫孩子参加自己不喜欢的辅导班”。

  许会长说,有兴趣了,孩子就愿意去学习,这样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平时在学校里的活动时间有限,许会长建议家长可以选择一些运动型的兴趣班,如游泳、乒乓球、篮球班等,让孩子快乐成长。(为保护青少年隐私,文中儿童都已用化名)(记者 张黎娜/文 王健/图)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志刚】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