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民办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

2011年06月15日 15:54 来源:人民政协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当政府财政好转,特别是强化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务中的责任后,民办教育存在的价值在哪里?当教育总体规模扩大,特别是高等教育已经面临生源不足,义务教育已经普及的情况下,民办教育发展的依据在哪里?日前,北京大学中国职业研究所一项以《中国民办教育存在和发展的理由》为主题的研究正式开题。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会长陶西平在会上的发言比较全面地介绍了当前中国民办教育面临的形势。特别编发以飨读者。 --编者

  很多民办教育工作者呼吁对民办教育存在和发展的理由开展深入研究。也就是说,中国民办教育应不应该存在和发展?中国民办教育能不能持续发展?我看第一个问题似乎不是问题,当下中国民办教育的蓬勃存在已经是事实,民办教育规模经历快速发展后仍处于平稳发展阶段,已然成为国家教育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部分。《纲要》对民办教育有了更为重要的定位、更为明确的导向、更为有力的政策,为民办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但民办教育的持续发展在现阶段的确又成为问题,这是因为民办教育现实的发展环境和自身建设的现状都使得落实《纲要》的要求,推动民办教育持续发展,发挥在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面临严峻的挑战。

  首先,政策落实严重滞后。各级政府发展民办教育的职责尚未完全落实,民办教育法律法规的相关具体规定尚未及时出台,一批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尚未妥善解决。

  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地方层面,相当部分的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法律和条例相关规定尚未具体化,如法律规定的对民办教育用地优惠、税收优惠、捐赠奖励、信贷优惠、资金扶持、合理回报、表彰奖励以及地方制定扶持与奖励措施等亟待落实和完善。现实遇到的诸多问题,如法人地位问题、产权明晰问题、教师地位问题、融资渠道问题、风险规避问题、退出机制问题等,尚没有明确的整体解决方案。

  同时,需求变化也使民办高等教育面临严峻挑战。以高等教育为例,最近三年,高考生源数量持续下降,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总数约为933万人,比去年957万人减少24万人,而去年比前年减少65万人。这首先是由于人口出生率的下降,从1998年到2003年,每年小学适龄儿童入学人数分别为13226.8万人、12872.8万人、12333.9万人、11561.2万人、11150万人、10761.6万人。而今年参加高考的正是1999年入学的孩子。从这个统计数据来看,高考人数下降仅仅才是开始。根据我国人口年鉴的数据,高考适龄人口的下降将持续到2020年。二是由于录取率逐年提高,高中生复读的人数越来越少,今年高考报名人数中,应届普通高中毕业生人数与去年基本持平,往届生报名较去年减幅达到15%。三是出国留学人数增长,最近三年分别增长了24.4%、27.5%、24.1%、增长最多的是高中毕业生。四是在高中毕业生中,放弃高考、放弃考试、放弃报到的"三放弃"现象逐渐显现。

  以上变化使得高考生源在2008达到历史最高的1050万之后,2009年开始全面下降,最近两年累计下降了200万,并呈现出持续加速下降趋势,这种态势将延续至2017到2020年前后。生源下降同时,高校招生计划仍增长缓慢,这一剪刀差直接导致了高考录取比例的迅速攀升。最近3年全国高考平均录取比例快速增长,已经从2008年的57%,迅速增长到2009年的61.7%,2010年达到了69.5%,今年的录取率将会达到72.3%。

  高校生源不足,再加上目前我国高校招生名额的分配办法,对高校办学的影响,民办高校首当其冲。我国民办高校,学生学费收入在学校日常运行经费中占据重要地位。一旦生源不足,将直接冲击学校的日常运营,部分民办高校的倒闭将不可避免。尤其是部分办学质量欠佳、就业前景不好的高校,势必将面临更多的压力。部分民办高校将因生源枯竭面临严峻生存挑战。

  第三是地方支持差距明显。由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文化教育传统,特别是领导者对教育事业和民办教育事业的认识不同,民办教育发展非常不平衡,区域化特征很明显。造成地区民办教育政策的差异性与管理的随意性加大。各级政府对民办教育在本区域教育发展整体乃至经济社会发展之中的定位出现很大不同。

  从民办学校自身建设看,一批民办学校已经成为地区的优质学校,在地区教育事业发展和教育改革中发挥着示范和引领的作用。但动态性发展,优胜劣汰,有退有进是民办教育发展的重要特点。当前,优胜劣汰加速:一部分形成强势品牌,一部分生存状况良好,一部分规模日益萎缩,一部分自动关闭转让,一部分依法责令停办。一些民办学校存在着短期行为,无序办学,质量低劣,财务混乱,丧失信誉等问题,没有树立应有的社会责任感,严重影响行业声誉。这也成为制约民办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中国民办教育实现从边缘化地位向主流化地位转型,从补充性作用向发展性作用转型,从行政性管理向法制化管理转型,从指令性调节向市场化调节转型,从机遇性竞争向实力性竞争转型,从单一化模式向多元化模式转型,步履仍十分艰难。

  而在以上情况背后,实际潜藏着"民办教育究竟有没有必要存在和发展"这一深层次的问题。部分同志存在着对民办教育的偏见:有的认为政府财力不足时,需要社会资源投入来补充,政府财力充裕了,就不需要了;有的认为教育资源整体不足时,民办教育是需要的,公办教育发展了,民办教育就不需要了;有的认为政府的责任就是发展公办教育,民办教育的发展从某种角度反映政府未能很好履行自己的职责;有的认为民办教育不可靠,难以承担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改革的重要力量的任务;有的地区的领导同志,主张对民办教育就是任其发展,自生自灭……

  这样一来,开展"中国民办教育存在和发展的理由"这个课题研究又显得十分重要了,对有些问题还应当做一些重点研究。

  比如,中国教育在增加政府投入的同时,必须增加社会投入的依据是什么。在政府财力严重不足的情况下,需要民间投入补充,这无可非议,但当政府财政好转,特别是强化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务中的责任后,增加民间投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是否应当降低,合理的投入比例应当是多少。

  比如,民办教育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的依据是什么。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当教育总体资源严重不足时,民办教育作为必要补充的作用是被接受的,但当教育总体规模扩大,特别是高等教育已经面临生源不足,义务教育已经普及的情况下,民办教育的发展如何定位。

  比如,民办教育是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的依据是什么。民办机制曾经是教育改革,包括公办学校改革的一种动力。但有人认为,由于我国民办教育总体处于初创期,自身实力不强,能够提供的经验与借鉴不多,成为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的作用难以发挥。

  再比如,对中国民办教育性质究竟如何判定。我们曾经有过将发展教育事业,特别是民办教育事业作为启动内需的重要途径的主张,民办教育在作为一种公益性事业的同时,是不是一种提供教育消费的渠道,是不是拉动内需的重要方面,是不是可以作为教育产业甚至支柱产业发展。一些同志,通过与其他国家的教育产业政策的比较研究,提出了这个问题。民办教育作为公益性事业是否具有产业属性,在我国巨大企业集团还在发育中,捐资办学规模还很小的情况下,如何对待民办教育举办者的营利性问题等等当前困扰民办教育的系列政策问题的解决需要有这些思考作为理论依据。

  (文章为作者在北京大学中国职业研究所《中国民办教育存在和发展的理由》课题开题研讨会上的发言,题目为编者加)

  ▲链接

  据非正式公布的统计,截至2010年底,全国各级各类民办学校(教育机构)11.90万所,比上年增加1.26万所;各类在校学生3392.96万人,比上年增加327.57万人。全国民办高校676所(含独立学院323所),民办高校在校生为476.68万人,另外还有其他高等教育机构836所。民办普通高中2499所,比上年减少171所,在校生230.07万人,比上年减少0.06万人。民办中等职业学校3123所,比上年减少75所,在校生306.99万人,比上年减少11.10万人。

  民办初中4259所,比上年减少72所,在校生为442.11万人,比上年增加8.23万人。民办小学5351所,比上年减少145所,在校生达到537.63万人,比上年增加34.75万人。民办幼儿园102289所,比上年增加12985所;在园儿童1139.47万人,比上年增加265.30万人。民办职业培训机构18341所,929.78万人接受了培训。

  (摘编自陶西平本月7日在北京大学中国职业研究所《中国民办教育存在和发展的理由》课题开题研讨会上的讲话)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李季】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