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著名法学家马克昌儿女:父亲教我们不要圆滑

2011年06月24日 15:59 来源:长江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22日19时16分,著名法学家、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马克昌在汉因病逝世,享年85岁。

  昨日,马克昌的儿女向记者深情回忆了他们心目中的父亲。

  “父亲从小就教育我们做人要正直,不要圆滑”,马克昌唯一的儿子马霄汉说,“我们要求相关的祭祀物品一定要是有棱有角,不要做成圆的。”

  曹琳是马克昌的小女儿,一直跟母亲姓。曹琳告诉记者,“从小我就‘嫉妒’父亲的学生,父亲将太多的时间给了学生。”

  病重期间,学生每次探访,超过2/3的时间,马先生在谈学问。病房的桌上,摆满了当天的《法制日报》、《人民法院报》,醉驾、药家鑫案……他时刻关注着社会的法治动向,并剪报做注。

  今年4月他还在病房里看博士生的毕业论文,用他习惯用的铅笔,密密麻麻地写满修改意见。在完成遗作《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研究》时,会在夜间12时给学生打电话,求证一个页码或日文单词的含义,他常说自己能干到95岁。

  在病榻上,马克昌还在坚持写作,5月中旬完成了全国统编教材《刑法学》新版中他承担的部分,他亲自查第一手资料,引用的参考书目里,连页码是否如初,也一一核准。今年9月,新入学的法学本科生,就将拿到这本凝结先生最后精神的书作。

  曹琳还告知记者,马老去世前一天,还跟她讨论大学教育,曹琳正在写一篇大学教学质量的文章。父女俩约定本周五见面聊聊,不想终成遗憾。

  学生追忆恩师:

  他是一个追求良知和善意的人

  昨日,马克昌先生的学生们也向记者追忆了恩师在为人和治学方面的大家风范。

  每天散步4000步,边走边探讨学问

  武大法学院刑法教研室主任陈家林教授告诉记者,先生每天都要拉他散步4000步,边走边跟他探讨学问,坐火车出差时在车上也要踱步。先生的记忆力很好,跟日本学者谈红楼梦的判词,娓娓道来,游览大明湖时能背出宋词中有关大明湖的句子,出差时会在路上看唐诗宋词,师生说他“仙风道骨博雅情怀”。

  先生曾借2万元助他去日本留学。编写《刑法学》的稿费一拿到手,先生当场拍板捐给“马克昌法学基金会”,以资助优秀学子。但是,他眼中所见,却是先生没有保姆的家、简易的木桌木凳。有次先生留他吃饭,他坚持要洗碗,结果发现碗竟是裂的。

  让狱中人免于一死 火车巧遇“伸冤人”

  先生的门生、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童德华回忆,有年马老在出差的火车上,遇到向他“伸过冤”的一位熟人。这位列车长的亲戚曾因罪被判死刑,拿着材料找到马克昌,马老仔细研究后,向相关法院谏言,最终这位狱中人免于一死。列车长对马老敬重有加。

  全国许多人慕名写信求助,70多岁时马老还在亲笔回信。

  童德华说,他念博士生时,每隔一两个月,先生都会检查我们的读书笔记,还发问考查。如今他也坚持让学生做读书笔记,“但我始终学不来不打开书本就侃侃而来的那种本事”。

  先生总认为,我国刑事司法实践,要改变传统那种动不动就用刑法的理念,刑法一定要谦抑宽容,“他是一个追求良知和善意的人”。门生们说,先生毕生倡导的,与其为人相一致,“没有瑕疵”。(记者李佳 通讯员张全友)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李季】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