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高三学生拒绝高考选择高职 称不要文凭要学识

2011年06月27日 17:49 来源:齐鲁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如果您觉得我这个学生可以接纳,您就让我做您的学生;如果您觉得我这个学生值得考虑,您就做一次试验,让我成为教育改革的试验人,因为他们都叫我怪才、小发明家;如果您觉得制度和程序不允许,没关系,我可以不申请大学的奖学金,不申请学校的毕业证书及学位,只要能让我进大学学习即可。因为您培养的是一个比成绩更重要的学生。”———摘自杨成兴自荐信

  从宣布放弃高考的那一天起,杨成兴就被“层层包围”起来。在阵阵惋惜声中,这个重庆复旦中学20岁的高三生开始在一家私企实习,并且决意“固执地走下去”。

  其实,早几个月前,杨成兴就已经“很出名”了———他拥有三项国家专利,是当地有名的“科技怪才”;他曾给国内108家高校发出自荐信,并且收到了包括复旦大学等名校在内的36所高校的回复,这些知名高校均表示,欢迎杨成兴参加高校自主招生考试,只要高考上线,就破格录取。

  但杨成兴放弃了这些机会,他被当地一所高职学校———重庆电子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免试录取。因为,他不愿参加高考。

  6月15日,记者与杨成兴在重庆进行了一番对话。

  “我在考场外写了高考作文”

  齐鲁晚报:6月7日,高考第一天,当你的同班同学都在参加高考时,你在做什么?

  杨成兴:那天,我照旧在办公室(指实习单位———编者注)上班,一边工作,一边在网上浏览一些关于高考的报道。我记得那天我还在个人微博上转载了《南科大学生集体拒绝参加高考,愿为教育改革作出最大牺牲》的消息。

  齐鲁晚报:当时什么心情?

  杨成兴:心情很平静。不过突然有一点冲动,想去考场里体验一下高考的氛围。

  齐鲁晚报:看来你还是有些动心。

  杨成兴:是啊,后来重庆高考作文题目出来了,是《情有独钟》,那时我在上班,重庆晨报的记者问我可不可以写一篇高考作文,我动心了,我觉得这题目简直就是为我准备的。于是很快写下这篇文章,并在第二天发表出来。

  齐鲁晚报:还记得是怎么写的吗?

  杨成兴:我记得开头是这么写的:“曾经有人这样说过:‘同学们,在你们学习生涯中,在思想上一定要和你们的老师、家长保持一定的距离。不然到最后,完成了他们的目标而失去了属于你自己的理想’……”

  其实我更想说的是,“一个孩子,特别是我们中国家庭的孩子,自从出生以来,他们的父母就在为其安排阶梯形旅程……我真想问问,我们中国家庭都是一个‘模具’出来的?”

  齐鲁晚报:“一个模具出来的”,为什么会这样想?

  杨成兴:现在的学校在强调学生“做人”这方面完全没有达到标准,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学生成绩好就行,对学生的为人处世不太在乎。学校开会时我就发现,重点班的学生在升国旗时也不看国旗,唱国歌的时候也不唱,大部分人都在看复习资料,做自己的事情。这种教育到最后把人都教成了畸形。

  “我从没想过要参加高考”

  齐鲁晚报:你反感现在的教育模式,甚至高考,是因为这个吗?

  杨成兴:对。我从中学到现在,升学一直没通过考试,我相信上大学也不需要通过高考。于是我才毛遂自荐,给108所高校写了那封自荐信。

  齐鲁晚报:但你自荐之后,又为什么高调表示不会参加高考?

  杨成兴:我从来没想过要参加高考。我很反感应试教育,认为笔试是一种不完整的考查方式,尤其不适用于我这样的……偏才。

  齐鲁晚报:你周围的人怎么看你放弃高考?

  杨成兴:我刚才去医院验血,碰到我高二时的地理老师。他一见是我,很激动,使劲握住我的手,把我刚刚抽过血的手都挤出血来了。他握了很长时间,说,昨天晚上看到电视上对我的报道了,他希望我能继续走下去。

  齐鲁晚报:你本人放弃高考,但在你的博客中,你又说高考不能被取消,这是不是一种矛盾?

  杨成兴:中国的“一年多考”我认为是一种愚蠢的做法,要中国取消高考也是愚蠢的。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不同的考试决定不同的上大学途径,有理想的学生能为了理想学习,而不是被社会主流思想左右,被强迫、被压迫地学习。

  齐鲁晚报:那你认为高考应该怎么改?

  杨成兴:高考不能取消,因为我认为中国大多数人还是像从一个模具里刻出来的,他们需要考试,但像高考应该一分为二。有些人适合通过考试去获得学习那个专业的机会,那你可以通过高考。还有一些学生对考试没有天赋,那他可以参加有针对性的选拔。

  比如北京大学物理系吧,能不能这样,一个学生从初中开始,到高中毕业,一直参加你这个学校的物理专业比赛,每年或者每学期都参加,到最后把这个成绩加在一起,这个成绩就相当于高考成绩。这不是高考,这只是一个专业性考试。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马学玲】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