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精英教育价值取向何处去?

2011年06月30日 18:28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近日,香港《东方日报》评论,“北大以产富豪为荣,清华以出政要自豪,作为中国最顶尖的两所大学,不以学术较长短,却以媚俗惊世人,中国教育又有何希望?中国社会核心价值观又怎能不崩溃?大学之伤,是社会之痛,大学作为社会良心最后底线失守,意味着中国社会进入一切向钱看、一切向权看的时代。”

  此言一出,引众多人围观,赞同者有之,愤慨者有之。北大教授吕随启在微博中谈到:“如果说北大大学精神缺失,那实际上是整个中国社会精神缺失的缩影,也包括愤世嫉俗的诸位精神缺失!其实每个人都应该自己检讨一下,自己能够做到所谓的精神自由吗?”

  不可否认,中国的大学教育是一种通过考试淘汰选拔的精英教育,大学生向来有“天之娇子”之称,尤其是北大、清华这样名牌大学出来的学生,社会自然会将他们视为精英中的精英了。北大胜产富豪,清华多出政要,是为荣耀自豪。但这一点却招来媒体审视与批判,“不以学术较长短,却以媚俗惊世人”。

  仔细分析这一评论发现,表面上是学术与媚俗之矛盾,事实上是大学教育承载着社会核心价值观,大学被看做社会良心的最后底线。大学生无疑是社会的精英群体、主流人群,其思想价值取向甚至消费生活方式无不影响着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假如大学教育以对钱与权的获取为核心价值取向,那么势必意味着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扭曲,社会良心的最后失守。

  一所大学是否出富豪或政要,与一所大学是否受尊重,还是有所区别的。我们谈到学术往往就会联想到“皓首穷经”,但笔者认为,这不是学术的真义。真正的学术,是以人为本的,是对科学与真理的无止境的追求,真正的学术是具有人文精神的。所以媒体评论认为,要以学术较长短,而不以媚俗惊世人,这应该是对大学教育价值取向较好的阐述。

  也许这样去理解大学教育的价值取向是理想化的。教育的一基本原则就是因材施教,大学教育也不例外,大学生从商的成为富豪,从政的成为政要,这是一种成功。如果仅仅把教育的目的定在成材上,这无可厚非。可是成材的目的又是什么呢?我想,成材最终的目的还是做一个快乐的自己吧,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本是天然的规律,也是一个自然的过程。笔者认为,教育的目的除成材之外,还不得不回归到做人、做自己这一个基本的哲学命题。然而,个体终究是社会的。

  理想的大学教育,不应仅仅停留在成材这一个层面,而应从更高的层面来看这一问题:人不仅是被需要而存在,更应是为创建而存在。

  因此,以对钱与权的获取为核心取向的大学教育,是应该警惕的,甚至是应该批判的,特别是这样的价值取向对于精英群体,更是弊远大于利,因为精英群体在社会中的影响与能量更大,对于钱与权获取的机会更多,如果仅仅将对钱、权的获取作为核心价值取向,必然会引发精英们对钱与权更多的贪婪。

  教育,特别是大学教育,对于精英群体尤甚,除了传播成材的理念之外,更应传播的是对于科学的热爱,对真理的追求,以及对于公平公正理想社会的创建,或者还有对于美好生活的理想。

  当然,面对“毕业即失业”的困境,生存不保,还谈成材或者真理与理想,的确有点奢侈,但高等学府的“高”在于何处,我想目光与立志高远应是其中之意。借用一句时髦的话来说,既要脚踏实地也要仰望天空。

  以产富豪出政要为荣的大学精英教育,其价值取向是不是应该反思呢?一所大学,任何时候,都不应该冷落真理。(何翠云)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志刚】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