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82.5%的人认为争抢高分考生凸显大学教育悖论

2011年07月19日 08:46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今年,各高校争抢高考高分生源的“掐尖大战”愈演愈烈,上海两所名校还因争生源引发互相指责的“口水仗”。有人提出,高校争抢高分学生反映了当前大学教育的悖论,高校本应公平公正地录取学生,现在却陷入“唯分数论”的泥潭;大学实力靠的不是新生中高考“状元”的多寡,而是培养出优秀人才贡献社会。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新浪网,对1572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2.0%的人关注高校抢高分学生的新闻。受访者中,82.3%的人参加过高考。

  高校为什么争抢高分学生

  “为什么我国许多大学一直以能招到高分的考生为荣?”河南南阳唐河县谢岗小学老师马长军发现,一些大学甚至不惜开出高额奖学金吸引高分考生,要是招到“状元”更是自豪得不得了,因为新生基础好就容易培养成才,当然就会给大学带去可供炫耀的“资本”。但是,一所大学的声誉应该来自优质的教育水平和服务,而不应该“踩着学生的肩膀捞取成绩和政绩”。

  马长军说,目前这种抢“状元”争高分考生的做法在中小学就很流行,“状元”情结、高分意识渗透了整个教育体系。大学这样做无异于鼓励应试教育,误导学生们拼分数上名校。“如果大学不能自省,不能以学生为本重视人才培养,我们的教育还奢谈什么‘素质’和‘创新’呢?”

  民意中国网一位网友提出,高校应该以培养综合素质高的学生为己任,抢高分考生是本末倒置,这反映了当前大学教育的悖论。调查中,82.5%的人赞同此观点。

  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顾骏认为,这几年高校抢学生一年比一年抢得厉害,是因为中国高等教育进入了优质生源有限,高等教育资源相对过剩的时期,说明中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买方市场”。

  顾骏指出,国外高校录取了不少优质生源也是国内高校抢学生的一个原因。现在有许多学生不参加国内高考,通过其他考试去了哈佛、剑桥、牛津等国外名校。

  “国外的名校哪有扩招的?好大学都不是‘大’大学。”顾骏说,现在中国名校的优质资源通货膨胀了。名校也在扩招,这意味着每一个生源名额获得优质资源的含金量下降了。这几年高考学生的人数在下降,大学录取率却在不断上升。生源也随之扩大了选择的范围。招生扩大以后,优质学生和优质资源的实际质量都在下降,所以高校才要去抢优质生源。

  高校为什么争抢高分考生?80.5%的人认为是因为高校“试图通过高分生源提高学校的声誉和吸引力”;47.1%的人认为是因为“国际和香港名校录取了部分优秀学生”;35.8%的人认为是因为“学校重视生源质量”;25.3%的人认为是因为“高考报考人数减少”。

  高校应如何吸引学生

  山东省潍坊市潍北学校老师李洪嵩说,“我们这儿比较偏远,成绩特别拔尖的学生比较少,我周围还没有遇到过争抢考生的现象。”他的孩子就快上高二了,看到高校争抢高分考生的新闻,他告诉孩子,以目前的情况看“考高分还是最保险的,农村学生还是以成绩为敲门砖。将来填高考志愿时,还是得报名校,因为整个社会风气对名校比较注重,这是名校的现实效应决定的”。

  人们怎么看高校争抢高分学生?64.4%的人认为会“加重唯分数论,破坏素质教育”;59.5%的人认为“高校忽视了自身的责任和使命”;57.8%的人认为会“加剧名校崇拜症”;42.2%的人认为会“妨碍高校间正常的竞争”;也有22.8%的人认为“无可厚非”。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郑若玲认为,争抢高分考生在很大程度上会强化唯分数是重和名校崇拜等观念,过分强调分数会引导片面教育和应试教育,从而给素质教育带来阻碍与干扰。再者,高校采取一些“见不得光”的手段来竞争生源,会毁坏高校的声誉,对学生的教育也将产生负面影响。

  郑若玲指出,一些高校存在认识偏颇,认为高分考生综合素质就一定高,殊不知有些考生靠题海战术等获得高分,忽视了其他素质的养成,到了大学可能会因为资质与潜力的限制而变得十分平庸,与其高考高分状态形成很大的反差。高校要实现培养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目标,需要标准多样化与综合化的优质生源,而不仅仅需要会考试的高分考生。

  高校应如何吸引学生?调查中,75.5%的人认为是“培养出奉献社会的优秀人才”;65.5%的人认为高校应“培养出对社会有影响力的人物”;64.8%的人认为高校要“形成学校的特色优势专业”。

  接下来的排序依次为:一流的师资(57.8%);良好的学习生活设施(50.5%);贴心的学生服务(50.4%);重视科研(50.1%)等。

  郑若玲认为,高校除了完成好培养人才、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高等教育基本职能外,还有引领社会先进文化和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责任与使命。这一切的基石是培养优秀人才。现在一些高校基于“高分考生=优秀人才”的误识拼命争抢高分考生,很少思考抢到高分考生后应该如何培养他们。这种只重收获不重培育的短视行为,必然会阻碍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和高等教育的进步。

  她认为,要吸引学生,高校必须针对自身问题“练好内功”。一是提升质量,以可靠的教育质量与服务保障吸引学生;二是以生为本,充分了解学生在各方面尤其是学业上的个性化需求并尽量予以满足;三是加强与社会的互动,以敢于担当社会责任来赢得包括学生在内的社会各界的信任。本报记者 韩妹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吴博】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