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就教育规划纲要实施一周年答问(2)

2011年08月01日 19:1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八、规划纲要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作为战略主题,一年来在这方面有什么具体措施?

  为了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正陆续出台一系列具体、实用的措施。如启动“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课程”工作,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建设中小学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和校外活动场所,推动社会资源向中小学开放;成立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咨询委员会和专家工作委员会,组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和审议工作;加快推进教育质量标准研究和制定工作,加强教育教学质量监管监测;从提高教学效率、保证学生休息时间、缓解学生考试升学、开展学生心理疏导等方面综合治理,努力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推进督学责任区建设,督促引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规范办学行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深入开展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大力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

  九、近年来,“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在一些地方比较突出,教育规划纲要落实中对此有什么举措?

  “入园难”、“入园贵”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其中最直接的原因,是学前教育资源不足,主要存在于部分城市和乡村。为尽快缓解这一突出问题,国务院于2010年11月出台了《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要求将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作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突破口,提出了多种形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加强学前教育规范管理、提高科学保教水平等10条举措,并要求各地以县为单位,编制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确定发展目标,规划建设项目,安排专门资金,尽快启动实施。从目前汇总情况看,全国各地新增财政投入1000亿以上,新建和改扩建幼儿园7万多所,新增学位500多万个,学前教育有望在短时间内实现跨越式发展,“入园难”、“入园贵”问题有望在一两年内明显缓解。

  十、解决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有什么新举措?

  应对“择校”热的关键措施,是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公平的受教育机会。在基本普及义务教育以后,为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主要开展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加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推行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配置义务教育办学资源,均衡配置教师资源,开齐开足规定课程。义务教育的管理重心较低,为了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新机制,教育部与27个省份签署了备忘录,明确了各地基本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今后一段时间,将按照各地制定的均衡计划,加大支持力度,加大监督检查,逐步解决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不平衡问题,从根子上解决因资源不均衡导致的“择校”现象。

  十一、如何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提高职业教育吸引力?

  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后,加强了职业教育制度建设,针对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专业设置、学籍管理等先后制定出台9项指导性文件。深化培养模式改革,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建立教育与产业对话协作机制。2010年,教育部组织15个行业、139家企业和166所职业学校签订实质性校企合作协议,组建了43个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设立400多个行业性职教集团。推进专业设置对接产业发展,修订了职业教育专业目录。继续组织实施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等工程项目。启动实施了《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日益加强。

  十二、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有什么新的有力措施?

  为了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优化调整专业和人才培养结构,修订了《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增设了一些国家亟需的学科。组织修订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把原来的621种本科专业调整为443种,拓宽了专业口径。修订《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规定》,落实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2010年,配合国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在140多所高校增设了25种新专业。加快推进研究生教育结构调整,改革学校授权审核办法,扩大专业学位硕士生招生规模,2011年专业学位硕士生占硕士生招生比例已达到30%。加大国家投入,启动实施新一轮“985工程”建设,继续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围绕探索多元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启动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扎实推进面向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启动试点学院改革,探索以培养创新人才为核心、以学院为基本单位的综合性改革。当前,正在深入学习体会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百年校庆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抓紧研究制定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意见,争取尽快出台实施。

  十三、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一年来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什么新举措?

  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需要多管齐下。一年来的工作主要有:深入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2010年中央财政用于“特岗计划”经费达30.5亿元,招聘教师60898人。积极落实首届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工作, 10597名毕业生中,90%以上到中西部地区中小学校任教。全面落实义务教育绩效工资,覆盖在职人员1051万人,退休人员382万人。以“国培计划”为抓手全面加强教师培训工作,2010年,中央财政安排经费5.5亿,培训中小学教师115万人,其中,农村教师110万人。制定了《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意见》,提出了对全国1000多万中小学教师,每五年接受不少于360学时的培训。健全教师管理制度,推进“国标、省考、县聘、校用”中小学教师职业准入和管理制度,筹备开展教师资格考试改革和定期注册试点工作。实施农村边远艰苦地区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试点项目,2010年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5亿元,2011增加到15亿元。

  十四、如何进一步保障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权利?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为了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受教育,一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新的资助政策和措施,进一步完善了国家资助政策体系,确保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一是提高了资助标准,从2010年秋季起,中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每人每天提高1元,年生均补助标准小学达到750元、初中达到1000元;普通高校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从原来每生每年2000元提高到3000元。二是扩大了资助范围,从2010年秋季学期开始,中等职业学校免学费范围从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扩大到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受助学生由2009年的400万增加至440万,占在校生总数的20%。三是新设了资助项目,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制度开始建立,平均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1500元,惠及480万名学生,资助面占全国普通高中在校生总数的20%。正在研究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拟从2011年秋季学期起,对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予以资助。2010年,中央财政安排29亿元,支持中西部地区新建和改建特殊教育学校,改善特殊教育儿童学习、生活和康复条件。

  十五、教育规划纲要贯彻落实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下一步工作思路是什么?

  当前,贯彻落实规划纲要总体形势是好的,但也要清醒地看到,纲要贯彻落实工作任务艰巨,十年任务只是开了个头。虽然各项工作明确了思路,制定了政策,做出了部署,但政策效应显现需要一个过程,各地实施的进度也不平衡,人民群众关心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仍有待破解。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永远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永远保持艰苦风斗的作风,勇于改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加大工作力度,加快改革步伐,以实施重大发展项目和改革试点为抓手,扎实推进教育规划纲要贯彻落实。一是深入学习,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纲要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二是攻坚克难,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三是因地制宜,尊重和激发基层首创精神,保护好各地各校改革发展的积极性、创造性;四是及时总结教育改革发展的成功经验,积极加以推广,不断把改革引向深入;五是建立扎实推进纲要贯彻落实的长效机制,保证教育规划纲要确定的各项战略目标如期实现。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邓永胜】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